同安区乡村振兴莲花动线,以“山水莲花、初心之路”为主题,打造综合服务区、生态观光农业区、“两山”理论萌发区。图为风光秀丽的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 (记者 张奇辉 摄)
▲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的玉女番茄成熟,被采摘下来送到厦门各精品超市。(记者 王协云 摄)
▲翔安香山花海吸引市民游客游玩。(李毓琳 摄)
▲在海沧区新阳街道一农社区,原来破旧的农房获得新生,被打造成社区书院,成为附近群众的共享空间。 (记者 王协云 摄)
▲翔安区推出“西识马塘,东享山境,中观古厝,北游田园”的乡村振兴旅游“山”动线。图为翔安马塘村。 (记者 张奇辉 摄)
台海网4月2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谷雨时节,厦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绿意盎然。纵横交错的农田里,轰鸣的农机忙着深翻起垄;现代化设施大棚里,一粒粒种子萌生新的希望;乡村振兴动线上,前来打卡的市民流连忘返……
过去一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重点难点,找准弱项短板,协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全省2019、2020、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中,我市均名列前茅、获得优秀等次。
亮点1
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增产增收
在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禾祥西生态新农业基地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玉女番茄陆续泛红成熟。每天,一箱箱番茄从这里运出,很快就出现在厦门各精品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双岭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瞄准观光、生态、特色、订单农业,每亩地的农业产值实现翻番,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双岭村是我市着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如今,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市立足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高效集约、特色突出、融合发展的高质量现代都市产业链。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
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为了推进现代种养业发展,我市正在筹备首届海峡种业创新博览会,加快推进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两岸种子种苗创新中心。
此外,位于海沧区的班纳利中国育种中心,目前已完成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主体结构建设,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花卉种苗2.5亿株以上,有望成为华南区域最大的花卉育种育苗基地。位于集美区的台企项目——益庄樱花园,引进台湾优良樱花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已投入700万元,占地200多亩,发展成为集生态旅游、杨梅采摘、樱花欣赏及相关产品制作的综合性基地。
亮点2
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城乡融合
曾经这里是革命老区,很快,这里不仅将是市民田园旅游的好去处,也将成为一个天然山地生态氧吧。在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一场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即将让这个山村旧貌换新颜。
借势竹坝农场、三秀山等自然禀赋,今年以来,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找准定位,实施马豆游览动线景观工程、明溪村田园大地艺术以及田园栈道等11个乡村振兴项目,精心构建特色村落,同时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积极扩展农产品加工、餐饮民宿等二、三产业,努力推进片区产业融合发展。
在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实绩突出村(含备选)名单中,集美区灌口镇入围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入选实绩突出村。
一个个村庄蝶变的背后与我市着力推进的乡村建设密不可分。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抓紧抓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推进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试点示范村和动线两侧农房整治,打造厦门地域特色村庄建筑风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去年7月于厦门召开的全省村庄规划现场会上,我市村庄规划“全区域统筹、全维度管控”“因村施策、分类推进”等经验做法获得肯定,在全省推广。
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我市围绕“畅、优、洁、美”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里程达62公里;实施水源连通、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石兜水库至西山水厂段、杏林湾排涝泵站、埔仔原水枢纽改造项目;开展农村光网升级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69个通信基站建设,实施164个村光缆及通信无线网络覆盖工作。
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促进城乡融合。我市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去年新建成2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完成9个农村幸福院改造提升;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完成岛外现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镇卫生院、279家村卫生所的标准化改造提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