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升级
1.0版
抓全覆盖全普及
2.0版
抓标准化管理
3.0版
推进减量化资源化
厦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市公文交换系统使用流程,无纸化办公在垃圾分类减量化方面效果显著。(记者 张江毅 摄)
经过近两个星期等待,有机肥即将装袋投用。农业垃圾就地处理,不仅减少垃圾产生量,也有助于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记者 张江毅 摄)
在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前台摆放了宣传标识牌,引导客人不主动使用一次性用品。 (受访者 供图)
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活禽集中屠宰与白条上市,将活禽集中屠宰产生的内脏等垃圾进行集中资源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记者 柯 笛 摄)
台海网3月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垃圾日产量增长率下降至3%以下,人均垃圾日产量下降至0.95千克;日收集800余吨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超住建部35%的要求……自2017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厦门交出的“成绩单”亮点纷呈。
在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各部门紧紧围绕《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办公、餐饮、农业等方面靶向发力,实现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从1.0版抓全覆盖全普及、2.0版抓标准化管理,迈入3.0版推进减量化、资源化阶段。
无纸化办公
环境减负 效率提升
打开公文交换系统,登录个人账号,点击“会议通知单”,完成开会日期、紧急程度、收件单位等内容填写,即可发送会议通知,总流程仅需2分钟。“公文交换系统的应用,免去了各类纸张文件传输办理的繁琐流程,既减少纸张的使用量,又提升了日常公文、行政业务整体办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据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吴迎新介绍,“无纸化办公”在垃圾分类减量化方面效果显著,在市级公文交换系统中,现有注册单位超700家,系统月均公文交换发送量2.4万件,公文交换接收量8.5万件,会议通知接收量1.2万件。假设一份文件一张A4纸,一个月无纸化办公,能减少砍伐近46棵20年树龄的树。
信息云端传输,线上高效办理,“无纸化办公”的广泛实施,也为群众各类政务活动带来了便利。“市电子证照共享库管理平台已具备电子证照生成与共享等功能,可为电子证照接入单位提供证照查询、验证等技术支撑。也就是说,通过该平台,群众办理证照基本可以‘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吴迎新说。
目前,市电子证照共享库管理平台已和市直41家单位、各区审批平台、市电子证照库共享应用完成对接,涵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化教育等20大类服务领域,实现多类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数据显示,2021年平台月均共享电子证照达6.5万次,即每月可减少复印约6.5万份纸质证照。通过信息化支撑“数据替人跑腿”,实现群众在政务活动中,反复提交纸质材料的情况减少,真正实现了为群众办事“减负”、为环境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