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冬奥专列装备“厦大护盾” 时速350公里“踏雪无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2月1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冬奥会又见厦门元素!昨天,厦大对外发布,该校的“隔声护盾”助力冬奥列车。
  据介绍,由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肖望强教授团队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声学实验室合作研发的专用粒子阻尼装置,不改变原定的车厢结构,不增添过重的负担,还不惧严寒,构建起一层隐形的“隔声护盾”,显著提升冬奥专列高速运行时车厢内声环境舒适度。
  本届冬奥会专列是世界上首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将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缩短到1小时内,为冬奥交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一般速度越高,风阻与摩擦越大,在保障车身结构轻量化的同时,噪声控制会变得很艰难,这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但冬奥专列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设计冬奥专列车厢时,对比国内外顶尖噪声控制技术,最终确定启用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肖望强教授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解决车厢中低频噪声。
  早前,肖望强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技术,已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成功应用。为了保障京张线冬奥列车在350km/h运行速度下舒适的声环境,肖望强教授团队和长客轨道客车声学实验室团队联合攻关。在两年多时间里,联合科研团队一次又一次肩背试验仪器踏上动车组。为不影响京张智能动车组研发进度,他们争分夺秒抢进度,科研测试等工作经常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方能结束。
  凭借这种顽强拼搏的科研精神,最终,联合科研团队克服技术难题突破创新,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上针对轮轨和空气涡激等振动激励源,在冬奥4动4拖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结构上专门研制冬奥列车专用粒子阻尼装置。该技术拥有不惧严寒、不改变车厢结构等优势,能在高铁车厢内部形成一层无形的“隔声护盾”,确保冬奥专列高速运行时车厢内的声环境舒适度。
  如今,冬奥专列在以350km/h运行时,无论正常行驶还是穿行隧道,乘客手中的水杯永远是平稳的,手机信号也是满的,耳畔宁静听不到噪声。乘坐过北京冬奥专列的许多外国运动员无比兴奋,他们描述乘车体验“像是在未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记者 郭文娟)

相关新闻
双十校友开发小程序 助力冬奥会交通引导

台海网2月1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冬奥会赛场内外又出现了厦门学子的身影。他们中有志愿者,也有颁奖礼仪。  昨天,双十中学不少老师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则央视采访该校校友李思扬的报道。李思扬是双十中学2018届毕业生,曾获得2018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银牌,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最近,他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做交通志愿者,每天的工作是在主媒体中心室外做...

厦门以《嗨,北京!嗨,冬奥》快闪为冬奥加油

由闽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运动健儿领衔,闽商台商代表、歌手、建设者、志愿者、少年儿童等厦门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与刚刚录制完成的《嗨,北京!嗨,冬奥》快闪,将于15日正式上线,以“歌舞快闪+集体助力”形式,传递体育精神,为北京冬奥加油。   本次快闪活动发起方厦门翔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12日介绍说,《嗨,北京!嗨,冬奥》是首支两岸共创的闽南语冬奥...

冰壶男子循环赛:中国队胜意大利队

2月12日,中国队选手邹强、许静韬和王智宇(从左至右)在比赛中。   当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男子冰壶循环赛中,中国队以12比9战胜意大利队。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2月12日,中国队选手王智宇、马秀玥和许静韬(从左至右)在比赛中。 ...

金观平:北京冬奥会见证中国制造蝶变

2022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在这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上,从一枚小小的奖章到供奥运选手休息使用的“智能床”,再到一座座“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奥运场馆……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惊艳着世界,也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制造的新风采。中国制造何以能闪耀冬奥?   这背后是中国科技的崛起。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由大到强,创新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

冬奥之火点亮中国冰雪产业【组图】

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大幕,更多目光也聚焦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群众上冰上雪,各地将冰雪资源转化为冰雪经济,“冷”冰雪变身“热”资源,冰雪产业获得繁荣发展。   中国冰雪人口显著增长   入冬后,“雪国”崇礼滴水成冰,但对大批滑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