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局以行动回应民生关切,不断提升群众居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位于同安区的长租公寓。
■申请人选房入住翔安新店地铁社区保障房。
台海网1月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住房是重要民生。去年厦门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针对住房保障建言献策,存量非改租、新市民住房保障等成为会场热词。
过去的这一年,市住房局以行动回应民生关切,从政策配套、房源供应、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全市引才留才、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去年累计安排1.9万多套保障房 为历年最高
2021年,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本市户籍“双困(低保低收入)”家庭、各类人才、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统筹各类房源,多层次、全覆盖、精准化提供保障,加快配租配售。
本市户籍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申请保障性租赁房,实现“保基本”。2021年,市住房局面向本市户籍中低收入家庭,推出两批次4200套保障性租赁房;之后再推出房型调整批次,安排2200套房源,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承租家庭均可申请“调大”或“调小”。市民叶文梅一家四口,去年借助房型调整政策,由原来的一房型置换到三室一厅,实现“优居”。
去年,我市还面向企业无住房职工推出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累计保障企业职工约1.9万人。新市民可通过单位集体申请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为市场租金的70%,多数实现“拎包入住”。
在厦门奋斗的青年骨干,可4.5折优惠购买保障性商品房。2021年,市住房局推出两批次8000套保障性商品房,面向“三高”企业骨干员工和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配售。
在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则可申购人才住房或申领住房补贴。2021年,我市面向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分类专门配售房源450套,针对高层次人才开通“一站式”申购服务。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 累计安排1.9万多套保障性住房房源(含人才住房),为历年最高。
持续扩大租赁供给
密集出台系列文件
研究制定17项配套措施
去年厦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黄永刚提出《关于积极发展我市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议》。去年7月份以来,我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从租赁市场管理、非住宅改建、新就业大学生租赁住房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研究制定了17项配套措施。
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鼓励将非住宅类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小户型、低租金”为主,加大房源筹集,破解新就业大学生、青年人“安居”的痛点难点。
厦门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房源配租管理工作的通知》,多渠道筹集了部分空置直管公房、市级安置房等房源,专门用于我市财政供养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租住。
此外,我市还印发了《厦门市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支持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房,有效解决工业企业员工住宿难的问题。
多渠道筹集房源 租金价格水平趋稳
厦门以租赁试点为抓手,从保障和市场两端发力,多渠道筹集房源,扩大租赁住房供应,以扎实工作成果回应民进界别活动小组关切的《拓渠道短板 推动住房供给更好服务城市更新》以及农工党界别活动小组提出的《关于我市加快租赁住房有效供给的建议》。
加快在建、新建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已筹集40个在建、新建项目,房源约5万套。
我市还加快推动存量非住宅临时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筹集23个项目,0.94万套房源。2021年,我市已建设房源9.27万套(间),2021年投入使用3.17万套(间),有效解决了8万多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市住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市住房租赁市场平均租金为42.47元/平方米·月,全市租金价格水平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