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31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 2021年接近尾声,象征中国电影界“专家奖”的“金鸡”再次被点亮。30日晚,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
12月30日拍摄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自2019年起走进厦门的金鸡奖,如今和厦门特区共同迎来“不惑之年”。40年前,金鸡奖在昂首奋进的期盼下诞生。40年来,一部部光影故事穿过时光长河,烙印着时代发展的生动记忆,也写下人民文艺的绚丽篇章。
从历史中走来的“放映机”
翻阅金鸡奖的获奖影片,就是阅览一本时代“大事记”,这座含金量很高的电影奖,从诞生起就与时代律动同频共振,成为记录新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放映机”。
金鸡奖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彼时,一批颇具反思精神和开放思想的影片在金鸡奖上崭露头角。从《庐山恋》《骆驼祥子》到《芙蓉镇》,这些经典力作在大荧幕上呈现了时代转折期的人间冷暖。
《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它们,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革命历史和时代英模的致敬。
《我的父亲母亲》《云水谣》《集结号》《中国合伙人》……题材类型、拍摄思路更加丰富,这是迈入新世纪,中国百姓文化生活愈加丰富的体现。
获得32届金鸡奖的《红海行动》,以“撤侨行动”彰显大国担当;现象级3D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开启国产科幻影视的序幕。近年来以崭新面貌走红的新主流电影,则是中国人视野更加开阔、心态更加自信的果实。
“一直以来,金鸡奖都是以时代为主题,包括宏大的爱国主义叙事、人民群众的生活热点,选取充满正能量且在艺术上追求精致的影片。”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章绍同说。
章绍同曾经三次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也担任过四届评委。他说,金鸡奖评奖始终坚持从善如流、顾全大局等准则,使其成为国内权威的电影“专家奖”。在他看来,好的中国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时代特点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