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 福建厦门岛外,同翔高新城,总投资480亿元的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当下正在紧张地安装调试。这一“超级工厂”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AMOLED单体工厂,明年投产之后产能规模将跻身全球前三。
不仅仅是天马,近年来,中航锂电、海辰新能源等高能级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城。与此同时,为让各层次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园区正加速保障房建设,引进名校落地办学,加快城市功能聚集。一幅“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02年,厦门“跨岛发展”战略诞生。这一战略为厦门城市发展破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20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干到底,高质量推动厦门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经过20年跨岛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岛外生根壮大,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到岛外居住生活,有力促进了城市承载能力的显著提升,使厦门在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真正做到了跨岛发展天地宽。”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说。
陆海内外联动
近日,世界最大的新一代集装箱船、韩国现代商船旗下的“现代格但斯克”轮停靠在厦门海沧港区的集装箱码头。此次航行是“现代格但斯克”轮的处女秀。不久之后,它将运载着装有衣服鞋帽、机电产品、数码产品等商品的近3000个标准箱,一路向西,前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大港口。
2018年以来,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合作平台在厦门启动运营。至今,厦门港开行51条“丝路海运”航线,成立了“丝路海运”联盟,全球近170家知名企业成为联盟会员。“丝路海运”充分发挥了福建“海丝”核心区以及多区叠加优势,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架起快捷通道。
在跨岛发展中,厦门围绕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大力拓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效,全面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如今,一个更加开放、更国际化的厦门经济特区正巍然呈现。
离厦门港不远处的是厦门自贸园区,海沧铁路货场一片繁忙。中欧(厦门)班列的“钢铁巨龙”从这里出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前行,半个月后抵达终点——波兰罗兹。截至目前,厦门已开通中欧、中亚、中俄班列线路,可达欧洲及中亚地区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中欧班列启运地,厦门充分发挥“丝路海运”核心区优势,将多种运输方式有效结合,支持“丝路海运”班轮与闽台海空航线、中欧班列对接,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海丝”和“陆丝”无缝对接的城市。
与此同时,厦门立足于沿海近台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海洋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构建起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