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通讯员 林鸮/图)近年来,许多鸟友和科研单位调查人员在福建省多地记录到黄嘴角鸮的叫声,但很难见其真容。10月24日晚上约10点,厦门市观鸟协会会员“林鸮”和妻子“猫头鹰”在集美小龙潭水库夜观时,惊喜地与这种“神秘动物”邂逅。据悉,黄嘴角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次发现为厦门市首次记录到,成为厦门第409种野生鸟类记录,同时也是厦门记录到的第十种猫头鹰。
“24日晚我们夫妻俩到小龙潭水库夜观找蛇,没想到偶遇了黄嘴角鸮。这种鸟是夜行性,一般站在又高又隐秘的树枝上,叫声可以响彻山谷,而且是十分‘魔性’的哨音,想看到它是相当困难的,我也是第一次距离这么近观察它。”林鸮回忆,当晚只有他们夫妻二人,动静较小,没有惊扰到黄嘴角鸮,林鸮拿出相机从正面拍,又绕到它后面接着拍。
导报记者了解到,黄嘴角鸮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小型鸟类。它的外形“呆萌”又“奶凶”,眼部为黄色,嘴呈现蜡黄色,没有明显的纵纹或横斑。并且,黄嘴角鸮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常在夜间和黄昏时活动,捕食大型昆虫、蜥蜴、老鼠等,习性较为隐秘。加上叫声给人感觉忽近忽远,鸟友们在野外很难遇见,也难以判断其准确位置。
林鸮推测,此次能够在厦门发现黄嘴角鸮,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小龙潭水库自然植被的丰富多样性,夜间有许多昆虫便于黄嘴角鸮捕食;其二是因为黄嘴角鸮其实一直长期生活在这里,只是都在夜间活动,习性隐秘,所以人们始终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