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答疑
问:部分市民反映,核酸检测报告无法及时查询,主要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廖华生副市长: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我市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量巨大,为平常数十倍,造成报告时间延长。另一方面,近期我省几个地市突发疫情,均需上传检测报告至省级平台,导致数据上传速度变慢,目前正在加快设备扩容。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调配,开足检测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各机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在会展中心和嘉庚体育馆入驻4家大型方舱实验室,大幅提高检测能力。
问:请问厦门在保障市场“菜篮子”供应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厦门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张凤清:自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工作,第一时间建立了加强市场供应保障工作机制。为保障疫情期间市民“菜篮子”供应,市商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迅速启动保供应急方案,加强部门联动、政企联动,建立了以主要生产基地及供销大户、批发市场、配送保障、零售终端等为主体的市场保供网络。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研判。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变化,持续开展肉、菜等主要副食品价量日监测。启动相应的补贴机制,目前市场供应价稳量足。
二是多渠道组织货源。充分发挥夏商集团国有主渠道作用,加大采购力度,指导闽夏市场从周边地市批发市场及蔬菜产地调入紧缺蔬菜品种,扩大“蓄水池”功能。调动运销大户积极性,发挥其大宗产品调拨渠道优势,扩大供应。指导各大商场超市等保供企业做好民生保障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确保货架商品不断货、不脱销。据统计,13日-16日,厦门市共投放蔬菜6985吨,生猪1.5万余头,蛋品344吨、白条禽4.2万羽,主要副食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三是建立“菜篮子”产品运输保障机制。为打通因疫情产生的交通堵点,相关部门及时联动,为民生物资供应企业开辟运输绿色通道。截至16日,已为重点保供企业办理1600多份车辆运输证明,确保“菜篮子”产品进得来、送得到。
四是做好肉菜储备投放预案。目前,厦门市蔬菜库存有2000多吨,冻肉储备约4000吨,将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适时投放。
问:部分市民反映,自己的福建健康码转为橙码,是什么原因导致?应该如何处理?
廖华生副市长:根据省上对于福建健康码赋码规则的最新调整,对风险区及周围可能存在涉疫风险的临时管控区域内居民,先行赋橙码。
橙码人员应按照弹窗提示,及时主动到社区单位学校或居住的酒店报告,如实提供个人近期旅居接触史及健康情况。不得瞒报漏报,积极配合防控措施。
属于误判的橙码人员可向所在地的村居社区反馈,经区疫情指挥部核实或排查后,逐级反馈至省数字办给予转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