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走小康路牵手同行 续山海情厦临缘定(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不断续写新时代厦临“山海情”

  厦门市与临夏州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远千山万水,心手相连,联袂攻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格局,谱写了一曲先富带后富、携手奔小康的奋进壮歌,在脱贫攻坚决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按照厦门市临夏州两地政府签订的《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厦门临夏将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厦门市对口部门、临夏州乡村振兴部门将分别作为两地合作牵头对接机构,负责合作事宜的统筹协调和联络对接工作。在此基础上,两地将在人才互动、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合作、消费帮扶等领域深入交流,尤其是将在乡村产业、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各方面,加大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

  “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厦门市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地协作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全方位推进厦临两地友好交流合作,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厦临山海情。”邱武伟说。援临工作队积极行动,认真落实这一协议,到7月25日,今年已向厦门输转劳务人员2987人。日前,在援临工作队的协调下,厦门特步集团到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等地献爱心,捐赠价值470多万元的运动校服和书包等学习用品,厦门百路达公司到有500多名康乐籍员工的康乐县给学生送书包和书籍。厦门市政集团投资的临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厦门民企购地投资建设的临夏鑫金辉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都正在加快建设进度。而在东乡县达板工业园区,厦临公司投资的厂房已经进入安装阶段,近期有望投产。

  精准有效的帮扶正在发挥作用

  曾面临生活困境的茹翠玲,进入东乡县大卜乡厦门援建的一个扶贫车间工作,成为管理人员,有了较高工资收入,从而摆脱贫困并将女儿送到州里好学校读初中。类似茹翠玲这样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有很多。

  自2010年以来,厦门市投入各级各类援临夏州资金达19.61亿元。其中仅2018年至2020年,厦门市拨付临夏州财政援助资金就达16.59亿元,占十年援助总资金19.61亿元的84.59%。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等1360个项目,为临夏州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东西部扶贫协作,厦门始终把“输血”之举,作为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援临工作队优选“造血”项目、紧盯项目资金和进度。

  为了支持引进企业落地临夏州,引导东部部分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厦门市和临夏州都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包括用地政策、财政扶持、产品支持、行政审批、保险政策、金融支持、人才支持、优化环境、奖补资金等多个方面,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厦门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帮助临夏州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厦门市和临夏州着眼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兴办扶贫车间,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企业开办周末学堂,扶志扶智相结合。吉美包袋是援临工作队最早引进落户临夏州的企业之一。而今,这样的企业已有61家,实际到资8.76亿元,吸纳8131名贫困人员就业;援建扶贫车间多达258家,占临夏州扶贫车间比例达90%以上,吸纳10790名贫困人员就业。如今,这些企业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芯”。

  吉美包袋、厦临公司、集美国投、思明开元国投、鑫金辉包装等企业在临夏州购地建厂建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为临夏州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蹚出了新路。脱贫攻坚战以来,厦门先后培训输转9273名临夏州贫困人员到厦门稳定就业,人员稳岗率达85%,人数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中居首。

  为促进劳务输转,援临工作队全员上阵、各显神通,更有“父子齐上阵”的佳话。邱武伟父亲在厦门路达工业的人事处工作,他赴临夏挂职三年,父亲招工就来了五次,前后共招收了1000多人。为了留住临夏籍员工和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厦门有的企业联合清真餐饮公司,办起清真餐厅;有的提供餐具和场所,让员工自己做饭。

  架起两地人民的友谊桥梁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厦门市与临夏州累计互派166名干部到协作地挂职锻炼,互派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2828名,培训临夏州党政干部3754人次,使临夏州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与厦门市同行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上均有大幅提高,并且在交往和工作中建立深厚的友谊。

  山乡巨变,承载着鹭岛人民的帮扶之情;大地无言,寄托着河州人民的感恩之心。厦门市与临夏州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先富帮后富、携手过小康的胜利凯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美滴很!《山海情》续集正在这里上演……

今年年初,一嘴沙子、一脸黄土、一口方言的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让观众认识了这座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的小镇——闽宁镇。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缩影,闽宁协作由“幕后”走向“台前”。 从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到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这里的乡亲们如何创造了“闽宁奇迹”?现...

续写厦临两地情谊 厦门路命名石碑揭牌仪式在临夏市举行

台海网6月2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6月22日,厦门路命名石碑揭牌仪式在临夏市厦门路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卢炳椿等出席。 去年7月份,为纪念厦门对口帮扶临夏州的深厚友情,位于临夏市政府大楼左右两边的城市主干道被命名为厦门路、思明路,厦门路有数公里长,思明路长近2公里。这两条路是见证两地友谊的脱贫致富路,写满了两地相互协作、精准扶贫的珍贵情谊。两地在厦门路...

​闽宁镇“水花”们“拼”出致富路

徐美佳(左)和“巧媳妇直播团”主播马燕在拼多多直播间推介宁夏特产。 依靠电商扶贫,《山海情》现实版故事一样精彩   台海网6月5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前段时间,讲述宁夏西海固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引起很多福州观众的热议。   在电视剧里,热依扎饰演的...

东乡儿童收到厦门爱心礼物

台海网6月2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 近日,受厦门市金福缘幼儿园园长与湖里区立莘幼儿园的委托,厦门市赴临夏州科技帮扶工作队员把价值4.55万元的幼儿服装送到东乡县,其中,将价值3.5万元的109套服装捐赠给鹭岛幼儿园,将价值1.05万元的30套服装捐赠给北岭乡宋家幼儿园。 值此“六一”儿童节之际,厦门市金福缘幼儿园和湖里区立莘幼儿园送来的不仅仅是崭新漂亮的服装,...

《山海情》未完结~数说闽宁协作25年“银婚”

宁夏那边,来亲戚了! 这几天, 厦门、龙岩、福州,宁夏党政代表团 在福建各地串门走亲戚。 福建、宁夏,两家人 一起拉家常、话发展,好不热闹。 这次,屏山君也跟着代表团一路考察。 人们常把结婚25年称之为“银婚”, 寓意婚姻像银子一样珍贵, 也似银月一般皎洁。 时间过得飞快, 闽宁“结对子”, 心手相牵,也走过了25载。 跟着代表团一路走一路看, 屏山君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