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日讯 据厦门广电微信公众号报道 今晚8点,厦门召开
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
(第三场)
会上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
通报厦门境外输入
关联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最新情况
↓↓↓
7月31日21时许,我市对已经隔离的原有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第三次核酸检测时,新发现2人呈阳性。她们是:
确诊病例3:女,53岁,为确诊病例1聘用的家政服务人员。
无症状感染者3:女,33岁,为确诊病例1的妻子。
上述二人均于7月30日隔离期间接受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31日再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第一时间将这两人由隔离酒店,转移至定点医院隔离诊治。6名感染者中3人是普通型确诊病例,目前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3人是无症状感染者,在持续医学观察中。
二是连夜开展流调,尽快切断传染源。截至8月1日19时,已追踪6名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511人、次密切接触者934人,合计1445人,均已落实管控。
三是今天凌晨,市指挥部发布第2号通告。自2021年8月1日起,将确诊病例居住地前埔社划定为中风险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
在此,我们再次提醒,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大家安全,凡与新增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若未收到通知,请尽快向所在社区(村)或区疾控中心报告,落实核酸采样检测,并接受相应的隔离管控措施。
四是对重点区域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已完成第一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按防疫规程,已经于今天开始第二轮检测。
会上,就疫情相关问题
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答记者问
↓↓↓
1
Q:新华社记者提问:
新增的两个感染者是之前患者密接,但为何他们比较迟才发现阳性?
Q:厦门市卫健委副主任陈长荣回答:
虽然都是密切接触者,而且在共同居住的环境中,但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
因为不同人存在个体差异,当他们处在潜伏期或病程早期,病毒载量不够,早期检测确实会出现检测不出来,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核酸阳性。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密接和次密接要实行最长潜伏期的封闭隔离和健康管理,要多次检测他们的核酸情况。
2
Q: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为什么对重点区域做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Q:厦门市卫健委副主任陈长荣回答:
从各地的防控经验来看,疫情防控最核心的要素在于早期发现感染者。我市要求相关对两个街道辖区人员,按照规程开展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就是要实现对病毒的“早发现”,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新冠病毒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隐匿性,第一次检测核酸时,如果体内病毒浓度不够,低于检测限,就可能检测不到。还有可能出现少部分感染者间隙排毒现象,如采样时机不对,就有可能漏检。
因此,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人员,不错漏一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及时开展重复检测是很有必要。
Q: 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补充:
我们将认真总结第一轮检测的经验,在第二轮检测中,进一步加强人员组织和现场管理,提高采样检测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恳请广大市民继续给予理解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