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厦门市去年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科技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冬日暖阳洒在厦门生物医药港,31个高质量项目不久前刚在此落户,处处是产业链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建设场景;任意走进我市一家企业,专注于科技研发、技术攻关的身影随处可见,不断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全市多个公共场所已用上机器人执行防疫、送物等工作,预示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来临……岁末年初,厦门处处让人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

  创新动力不断推动这座城市有机更新、转型升级。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工作部署,扎实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推动“双创”发展、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交出优异成绩单,并再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谋新局  拧开创新驱动总开关

  去年推出建设“厦门未来科技城”“厦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大创新应用场景”等一批标志性、抓手型工程。

  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总是激荡着思想的伟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目光投向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以下简称“厦门自创片区”)。自2016年获批建设以来,市科技局牵头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加速推进厦门自创片区建设。去年,有25项创新事项被推出,6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发挥自贸区、自创区叠加优势,去年我市打造“双自联动”2.0版,出台《厦门市深化“双自联动”工作行动方案》,推出“打造‘双自联动’示范园”等19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形成市科技局、自贸委、火炬高新区“三方”联动新格局。

  要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厦门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去年,我市科学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确立了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推出建设“厦门未来科技城”“厦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大创新应用场景”等一批标志性、抓手型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强动力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引进中科院计算所、新松机器人等9个大院大所名企项目,3-5年内预计将在厦孵化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值超过100亿元。

  对于思路既定后如何落实,全市科技系统有清晰的规划: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要素资源,引导推动市场基因的加速融合。

  作为福建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的嘉庚创新实验室(即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正以前所未有之速度加快建设,去年签订市校共建协议,启动首批七大项目群20多个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项目。除此以外,我市新策划福建省生物制品技术创新实验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认真谋划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有了较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还要招商引进高端的科技资源要素。过去一年,我市以高质量招商带动科技资源的加速聚集,新引进落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厦门健康工程与创新研究院、广州呼吸研究所厦门联合呼吸健康研究院、微软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公共服务平台等6个项目,积极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来厦设立分支机构。2019年以来,已累计引进中科院计算所、新松机器人等9个大院大所名企项目,预计总投资20亿元,3-5年内预计将在厦孵化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值超过100亿元。此外,我市去年还启动了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治疗研究中心等培育工作。

  谱新篇  开辟产业升级新赛道

  去年,市科技局依托我市未来产业骨干企业组织实施39个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达6.2亿元。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

  一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等机遇,抢先布局新赛道,着力培育八大未来产业。去年,市科技局依托我市未来产业骨干企业组织实施39个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达6.2亿元。启动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快建设未来显示研究院,柔性电子研究院与厦门大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

  去年,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在厦门远海码头投入使用;我市自主创新成果——国产首支宫颈癌疫苗在厦先行示范应用,对全市适龄在校女生实施免费自愿接种……这些都是我市实施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示范工程的成果。过去一年,市科技局支持智能医疗、智慧防疫、线上协同办公等各类场景应用项目共27项。

  作为我市千亿产业链发展的巨大引擎,生物医药产业在去年实现新跃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加大扶持,部署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会现场签约“海峡两岸(厦门)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等20个高能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97.69亿元。1-11月,318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收299.17亿元,同比增长21.58%。厦门生物医药港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2,并在龙头企业竞争力单项榜单中排名第8。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厦门市城市体检报告单出炉,八大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台海网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厦门市城市体检报告单近日出炉,厦门市居民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7.3分,位居2020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中的第三位,八大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厦门被选为11个试点城市之一。根据要求,城市体检涉及8个方面50项基本指标,8个方面包括: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

去年厦门市省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一:西湖安置房一期8月底主体全面封顶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厦视新闻报道 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市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10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52.6亿元,超额完成投资189.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3.6%,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 西湖安置房一期8月底主体全面封顶 位于同安区的福厦客专(同安段)西湖安置房项目是省重点在建基础设施项...

2020年厦门市人大工作亮点回放(一):经济立法 精准助推高质量发展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厦视新闻报道 过去一年,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为我市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两高两化”城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今天起,我们来回顾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亮点。首先来关注立法工作。 经济立法 精准助推高质量发展 抓招商、促发展,推动经...

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名单出炉 厦门市22个产品获认定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具有高技术密集、系统成套复杂、附加值高、带动性大等特点,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日,省工信厅官网发布了《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认定名单》。   经评审,拟认定3个产品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通信用柴油发电机组(型号LG1650CC)”等65个产品为省内首...

厦门市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换届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由两岸企业家共同组成的厦门市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1月12日举行换届大会暨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天晨农旅汇(福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阳连任当选为会长。 厦门市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共有成员企业100多家。近年来,协会在推动厦门市两岸农产品的交易和往来,加强行业间管理与自律、促进行业的发展与壮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