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137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3%。人均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按常住人口统计)3.20万元/人,比上年增加0.27万元/人。
昨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白皮书)》和《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统计核算技术导则(2020年修订)》。
据悉,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赋予厦门的重要试点改革任务。目前,厦门已率先实现地方政府自主自动核算,全面摸清全市和各区生态环境“家底”,量化体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程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提供的服务所具有的价值。根据核算,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137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3%。人均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按常住人口统计)3.20万元/人,比上年增加0.27万元/人。地均为0.81亿元/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10亿元/平方公里。
作为高颜值花园城市,休憩服务是厦门全市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是指生态系统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的游憩休闲服务,价值量为1070.62亿元,占比77.95%,是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年际变化的最主要成因,贡献率为87.86%,突显了打造城市品牌的显著成效。
此外,生态美是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全市物种保育更新服务价值为161.55亿元,价值量占比为11.76%,对年际变化的贡献率为9.48%,均仅次于休憩服务,是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显著提升。
厦门生态美、环境优、高颜值,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据了解,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约36.17%转化为经济价值,约占当年GDP的8.29%。其中,乡村振兴加快实施,带动农林牧渔产品价值量比上年增长9.93%。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休憩服务价值量比上年增长16.34%,体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度转化。
生态系统价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据了解,自2017年起,厦门市在省、市两级政府指导下,启动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项目并开展持续探索和应用试点,历时4年,构建囊括6个功能类别12个一级科目和19个二级科目的三级核算指标体系,搭建基于7个政府部门常规业务数据17张部门数据表单的统计核算模型,形成业务化核算体系,开发建设智能核算软件平台,率先实现地方政府自主自动核算。
开展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并不只是为了给“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而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通过每年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不仅可以直观反映市、区生态系统生产价值量,衡量全市和各区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还可以展示年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各类别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水平,找准问题短板,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