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厦门大学科研团队率先全球培育出抗“白点病”大黄鱼新品系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大黄鱼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渔业资源鱼类,曾经是我国东海“四大海产”之首,近海渔业捕捞的旗舰物种。90年代实现人工繁殖后,快速发展为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鱼类,福建省是养殖大黄鱼的主产区,约占全国养殖产量的83%。福建省也是大黄鱼苗种主产区,但养殖区域多为封闭内湾,水交换条件差,养殖区域集中,养殖密度过高,病害问题始终是阻碍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其中,由刺激隐核虫引发的“白点病”是每年均会爆发的顽疾,长期以来缺乏有效防控手段,每年均会导致大黄鱼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投入大量经费和精力致力于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和基础生物学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海水养殖环境的开放性特征,很难杜绝刺激隐核虫对养殖鱼类的感染,加之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处理方法,使得该病的防治异常困难,迄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遏制其频繁爆发。刺激隐核虫造成的白点病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控中的重大“卡脖子”难题。

厦门徐鹏教授团队自2017年着手开展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病的抗虫育种研究工作,构建了大黄鱼刺激隐核虫攻毒和宿主抗虫性状测评体系,他们系统设计了大黄鱼抗虫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流程,获得了首批的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选育系后代。在1000个刺激隐核虫幼虫/实验鱼的感染浓度下,抗虫新品系在96小时感染周期中的存活率为62%,而未经选育的对照系的存活率仅为26%,抗虫能力提升了两倍多。

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首次针对严重危害海水养殖鱼类的刺激隐核虫病开展并取得显著进展的抗虫育种工作,有望通过持续的累代选育,最终获得可以推广的养殖大黄鱼抗病新品种。

(记者:余蕊)

相关新闻
宁德市对官井洋资源保护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台海网7月19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近日,宁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联合市海警局、海事局、蕉城区执法大队,霞浦县执法大队,出动中国渔政35909、35916、35927和海警14602、海事局执法船开展官井洋海域开展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 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

宁德:一尾黄鱼游出百亿产业【组图】

7月15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大黄鱼深水塑胶渔排养殖区,大黄鱼浮上水面进食(无人机照片)。   福建省宁德市现有大黄鱼养殖网箱约44万口,形成了大黄鱼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2019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约16.4万吨,占全国大黄鱼产量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大黄...

一个多月来 超千万尾鱼苗安家厦门海域

2020年6月24日,748万尾大黄鱼鱼苗被放流到厦金海域的槟榔屿附近。 (记者 王协云 摄)   台海网7月1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一个多月来,1213.7万尾大黄鱼、23万尾黄鳍鲷、13万尾黑鲷在厦门海域安了“家”。这得益于我市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有力举措——连续18年开展的增殖放流工...

视频| “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让濒危鱼种起死回生

【解说】福建宁德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当地大黄鱼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80%。成绩取得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的坚守。其中,不得不提有着“大黄鱼之父”之称的刘家富。曾经一度濒危的闽东大黄鱼,被他从“死亡名单”拉了回来,使其成为中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和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日前,年逾8旬的刘家富在福建宁德接受了...

748万尾大黄鱼鱼苗放流厦金海域 今年来最多!

放流前,专家对鱼苗体长进行测量。(记者 王协云 摄)   台海网6月2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随着12个鱼网箱依次打开,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儿顺着滑道跃入大海。昨日中午,748万尾大黄鱼鱼苗被放流到厦金海域的槟榔屿附近。这是我市今年增殖放流活动以来放流数量最多的一场。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