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金秋十月,在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第40个世界粮食日如期而至——在全球面临新冠疫情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作为区域性粮食集散地与中转站,厦门因势利导,多维构建起“横纵到边”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探索“产销协作”,串联起150个应急网点和加工厂,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再贡献“特区智慧”。
我市储备粮仓库设施先进,粮面平整有序。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居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厦门市发展改革委把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任务、加强储备粮管理、开展粮食质量监督检查,深化产销协作、保障军粮供应、完善应急机制,形成了保障有力、反应快速、供应稳定、管理规范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广积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发改委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粮食保供稳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保供稳价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粮食调得进、供得上、有保障。
稳定市场:
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价
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市发改委根据我市人口增长的新情况及粮食仓容实际,适时增加市级储备规模4.8万吨,其中成品粮5600吨。启动每日市场监测巡查和日报告制度,加大粮源组织调度,做好产销衔接,加快推进粮油加工企业复工复产。
同时,深化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协作,巩固和拓宽入厦粮源渠道。今年,市发改委先后与山西省、合肥市签订了产销战略合作协议,继续与江西、安徽等7个主产省30多个县市开展产销协作,从协作地区调入的粮食占入厦粮源的80%。由于我市行动迅速、措施到位,疫情防控期间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粮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没有出现脱销断供和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有效为确保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我市粮油市场平稳运行注入“源头活水”。
争当标杆:
粮食安全行政责任制考核再取得好成绩
市发改委认真组织好2019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围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稳中求进,“以考核发现短板,以考核促进提升”,充实完善工作机制,牵头对照省长责任制考核27项考核指标、122个评分标准,逐项分解细化,明确责任清单,逐个对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齐心协力做足迎检备考各项准备。各单位通过明确责任,分解指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既各尽其责,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在今年落实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亮点频现,特色突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流通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同时,协调组织对全市各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6个区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有效增强各区各部门的粮食安全意识。
因势利导:
探索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作为区域性粮食集散地与中转站,厦门市出台市级《粮食应急预案》,开展“厦门市粮食应急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锻炼了应急队伍。
加强粮食统计和价格监测。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落实安排统计调查经费23万元,加强统计人员培训,组织了140人次统计人员培训,建立了198个抽样调查户,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报送各类统计资料。强化市场形势分析和研判,发布粮食市场价格监测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此外,奋勇当先,多维构建“横纵到边”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务实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厦门市粮食应急体系重点企业管理办法》和《厦门市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每3万人配置1个网点的要求,在全市落实了7个应急加工企业、建立了143个应急供应网点。加大扶持力度,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和应急加工企业技术改造。
在新冠疫情期间,市发改委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安排了150多万元应急扶持资金及时兑现发放给相关企业,帮助应急粮食企业渡过难关。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潘力方(右二)在海嘉面粉公司调研企业加工供应情况。
▲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右二)在厦门储备粮集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