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鹭岛聚焦  >> 正文

伴随厦门走向开放,他们在这里逐梦新世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瞭望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批批建设者、一个个平凡人,为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

  ➤在这里,他们勇敢逐梦。在这里,他们放眼新世界

  时代大潮澎湃鹭江两岸。身处新时代中的人们逐浪前行。

  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沧桑巨变。一批批建设者、一个个平凡人,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活力。在这里,他们勇敢逐梦;在这里,他们放眼新世界。

  潘维廉:我是厦门人

  一口流利的中文,每日惯饮乌龙茶,厦门大学64岁的美国籍MBA教授潘维廉说,他是“外国脸、中国心”。在厦门生活了32年的他特别自豪地说:“我系诶蒙郎(闽南语,意为‘我是厦门人’)。”

  潘维廉和厦门的缘分,始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美国空军人员,他曾在台湾工作。“我当时就很好奇,海峡对岸的厦门,住着怎样一群人?”

  回到美国的潘维廉对中国念念不忘。与他携手一生的太太,是一位在台湾出生长大的美国人。“我和太太第一天认识就聊中国大陆。中国是我们的‘红娘’。”

  1988年,潘维廉管理学博士毕业,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卖掉经营多时的金融公司,携妻带子来到厦门。

  从洛杉矶长途飞到香港,再通宵坐船沿着海岸线北上,潘维廉全家花了18个小时才到达厦门。但这里的生活与他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有时会停水,有时忽然停电好几天。彼时,整个厦门只有3条公交线路,公交车尾气会顺着木地板的缝隙钻到车厢里。“人上车的时候是白的,下车时是黑的”。

  来大陆不满一年,潘维廉得到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工商管理硕士教师的职位。“留下来,因为我爱厦门人。他们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刚来厦门不久,潘维廉就在中山路丢了包,里面有护照和2个月工资。“当时着急啊!没想到路边的一个裁缝师傅捡到后,把包还给了我。我给他钱表示感谢,可他一分不要。”潘维廉说。

  每年除夕,邻居、同事都会请潘维廉一家吃团圆饭。“大家怕我们在异国他乡想家。”潘维廉很感动。每到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他也会邀请同事、学生到自己家吃饭。

  1992年,潘维廉成为福建第一个获得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30多年间,他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变化:道路变得宽阔,高楼拔地而起,水电供应改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厦门一步步变成美丽的国际化都市。

  教学之余,潘维廉撰写了十几本书籍介绍厦门和福建。2002年,厦门参加在德国举办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作为厦门代表团的主陈述人,潘维廉用了8个月时间准备演讲,只为告诉世界“厦门为什么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每当听到有人说“厦门是潘维廉的第二故乡”,他总会立即纠正:“厦门就是我的第一故乡。在美国,我住得最久的城市是加州,才7年。在厦门,我住了32年。”

  吴欣鸿:让世界变得更美

  2008年,一家起步于图片处理软件、只有十几人的创业公司,在厦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诞生了。12年后的2020年9月,这家公司以约3.59亿元购入美峰创谷2号楼。这栋24层的大楼被命名为“美图大厦”。

  “在一个能看海的地方,打造极致产品,服务全球用户。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伟大的梦想。”如今,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梦想成真。

  在吴欣鸿心中,“美”和“创新”是厦门经济特区的两大基因。受此传承与滋养,美图公司以“变美”为基因,开发了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十余款软硬件产品,海外热度持续飙升,业务范围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0.8亿用户。

  海风带来了梦想再次启航的鲜活气息。“原来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优质产品让用户‘简单变美’。2016年上市后我们做了更多思考,希望通过技术赋能变美产业链,打造‘智慧美业’。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吴欣鸿说。

  现在的美图公司聚焦“变美”产业链,依靠12年来积累的行业数据和技术成果,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帮助用户实现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全方位变美。越来越多知名美妆、美发品牌通过美图公司的技术,为客户提供虚拟试妆、虚拟染发等服务。

  2017年起,美图公司连续3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吴欣鸿也先后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创新推进人才计划。

  回望来路,吴欣鸿表示:“我很荣幸参与并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我的个人生活和创业工作,都深深受惠于厦门的开放与包容。未来,美图公司将为厦门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范姜锋:最佳“摆渡人”

  “如果有机会对11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我想说——谢谢你,还好你愿意改变。”今年39岁的范姜锋来自台湾桃园。他告诉记者:“来大陆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厦门是我的逐梦之地。”

  作为大陆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吸引了诸多台商前来创业。近年来,随着两岸融合发展日益推进,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009年,范姜锋所在公司派他到大陆任职。独自来到陌生的大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令他热血沸腾。结束任期后,范姜锋毅然辞掉工作,到大陆创业。

  起初的创业并不顺利。范姜锋换了许多项目,找过很多同伴,“没失败,但也没成功”。转机出现在2015年。

  这一年,由共青团福建省委主办的第一届“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启动。范姜锋提出“文创经纪人”概念获评委一致认可,他也成为首届福建省台青“创业之星”,不仅获得创业扶持金,也找到了事业发展方向。

  为帮助更多台青创业,范姜锋2016年与大陆合伙人共同创办了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不到三年便成果斐然:协助7000名台湾青年来闽交流,帮助超过300名台青、150个项目在闽落地,帮助争取900万元台青创业就业补贴。

  2018年,范姜锋成为首批获得“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的台青,并获两岸交流“最佳摆渡人”称号。

  近年来,大陆先后推出“31条措施”“26条措施”“66条措施”等惠台政策,范姜锋的事业更加风生水起。公司相继在泉州漳州开办基地,“求入驻”者络绎不绝。

  去年,范姜锋开始涉猎新媒体业务,“希望让更多台湾网友看到真实的大陆。”仅五六个人的团队运营着十几个自媒体账号,不到一年已累积近10万台湾粉丝。

  “创业有辛苦、有困惑,但收获更多的是成就与感动。”范姜锋说,“在厦门,我看到了在台湾从来没看过的风景。在大陆,全世界都能看见我们。”(《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付敏 董建国 刘娟)

相关新闻
厦门这个老外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他自己成了故事……

2020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满四十周年。有这样一个老外,他在厦门度过了人生的三十二年,他见证了厦门特区从落后的海防小城到“高素质”“高颜值”花园城市的蝶变,也把自己变成了厦门改革开放,迈向国际化的一张名片。 点击图片看视频:《潘威廉:我想参与厦门特区的下一个...

潘维廉:我想参与厦门特区的下一个四十年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央视新闻报道  2020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满四十周年。有这样一个老外,他在厦门度过了人生的三十二年,他见证了厦门特区从落后的海防小城到“高素质”“高颜值”花园城市的蝶变,也把自己变成了厦门改革开放,迈向国际化的一张名片。   他是厦门大学引...

“扎根在大陆 助力奔小康”:台青林瑞斌扎根海南 爱上这方水土这方人

星星之火,铸就大国力量 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场14亿人携手前进的征程中,也活跃着台胞的身影,贡献着他们的一份力量。为了反映他们融入、奋斗的图景,《海峡新干线》制作了7集专题报道——《扎根在大陆 助力奔...

直播带货 南京市台办主任为台青就业创业“站台”

28日晚,以“创无垠·后浪”为主题的“2020台青创赢未来行动”正式启动。 张一帆 摄 28日晚,一场直播带货活动在南京举行。南京市台办主任张屹、“网络大V”、台青代表等出马,为台青就业创业“站台”“打call”。   这是当晚“创无垠·后浪——2020台青创赢未来行动”活动的一...

台青踊跃参与,海峡论坛风雨无阻

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已于19日拉开大幕,20日上午举行了论坛大会。本届海峡论坛有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4大版块共34场活动,加上有关设区市同期举办的12场活动,共计46场活动。   台青律师沈杰表示,“两岸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大陆确实解决一部分台湾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