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养护车队快速清洗隧道壁。(记者 王协云 摄)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路灯设施。(市交通局桥隧中心供图)
台海网9月2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初到厦门的人们,总是被这座城市极具特色的道路、桥梁、隧道所吸引——它们如同大地艺术品,给予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以独特气质,其“畅、安、洁、美”,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蕴。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厦门市公路桥隧维护与应急中心(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桥隧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担负着厦门市公路桥梁、隧道、路灯的养护管理工作,承担着公路应急抢修保障任务。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市交通局桥隧中心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是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始终保持一流公路桥隧管养水平,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清洁又畅通 力保隧道安全运营
山与海,给予厦门公路横跨碧波的桥梁、穿山遁地的隧道。数据显示,市交通局桥隧中心管养大型以上桥梁118座,单幅桥长161.074公里;隧道30座,单洞总长79.6公里。“数量之多、里程之长,在全国较少见,随之而来的管养压力也较大。”市交通局桥隧中心隧道科相关负责人说。
比如,隧道的保洁难度和压力都是常规道路的3倍以上:在封闭空间中,汽车的尾气会吸附在隧道壁上,车上掉落的污染物也无法“随风而去”。但厦门公路隧道,浅灰色的隧道护板总是干净如新,地面上极难见到垃圾泥土,这靠的是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养护。“这些隧道,靠15人的小分队进行人力清洗,洗一遍估计要花上大半年。”该负责人说,“机械化的话,用隧道壁清洗车、前置扫刷清扫车、高压水车、洗扫车组成车队,两个礼拜就够了,保质保量。”
安全、畅通,就是文明。在桥梁安全方面,该中心通过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实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一旦发现桥梁有结构病害或遭外力破坏,均及时安排修复、加固,这几年,包括石鼓山立交桥、大嶝大桥、天圆大桥、新阳大桥、双溪大桥、演武大桥、同安大桥都开展了相关工作,确保桥梁健康无虞。在隧道方面,厦门多台风,隧道处于城区的最低点,首先要防积水。市交通局桥隧中心完善每一条隧道的截排水设施改造、配置水位智能预警系统,同时将隧道水泵控制和供配电系统都配置在高点——比如,之前曾被山洪倒灌的梧村隧道,如今已设置在山体顶部,排水能力也成倍增加,还设置三电源供电,提高快速排水能力和自救能力。
防患于未然,关键时刻尽锐出战。市交通局桥隧中心每年定期开展火灾应急、防洪排涝、应急供电、防空防灾应急疏散、隧道反恐应急、突发事故预警紧急集合、隧道机电事故模拟演练,贴近实战、充分演练上百项的预案;组建一专多能的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设备50台(套),其中不乏“龙吸水”应急排水车、应急电源车、管道疏通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