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次转运接力模式,改为专用运输车直运,是厦门市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的重要一环。
▲厨余垃圾运输车正在收运厨余垃圾。
▲佳丽豪庭小区物业保洁人员将收运完空下来的厨余垃圾桶清洗套袋。
▲其他垃圾运输车正在收运其他垃圾,收运员把其他垃圾桶挂在车尾的钩臂上,驾驶员按下“提桶”按钮。
▲可回收物运输车正在收运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运输车。 (厦门驿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供图)
台海网5月2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一名环卫工人骑着三轮车,在街头巷尾收垃圾……这类大家熟悉的场景,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小型环卫三轮保洁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代它们的是专业的垃圾分类运输车。
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是按照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程分类、全链条分类的要求来推行的。在“中端”的垃圾转运方面,厦门建立起了“垃圾分类直运”模式——像公交车那样,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由专门的分类垃圾收运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然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记者从市垃圾分类中心了解到,厦门持续优化垃圾分类直运收运工作,目前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均已全面实现分类直运,其他垃圾的直运率也达到了60%。2020年将在此经验基础上全力推行其他垃圾全面直运,这也意味着厦门将形成四类生活垃圾100%分类直运新格局。
为了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直运,全市目前已配备了500余辆专业垃圾运输车。这些运输车各自有哪些特殊本领,如何助力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步入新局面?本报记者走访揭秘。
变化1
从多次转运接力模式
改为专用运输车直运
垃圾分类直运线路建设是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的重要一环。此前,厦门的垃圾转运采取的是多次转运的接力模式——垃圾被小型环卫三轮车送到清洁楼,“打包装箱”后运到压缩中转站,再由各类垃圾运输车辆运到末端垃圾处理基地进行分类处理。
改为专用运输车直运模式后,由环卫部门组织专业公司,用分类垃圾运输车把各类垃圾从居民小区、商业街等产生地,点对点运输到末端的垃圾处理基地。
垃圾转运环节的减少,一方面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问题的可能,缩短了垃圾外露时间,减轻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桶、车、基地”的直接对接,也避免了多次转运可能产生的混装混运。
分类垃圾桶与分类垃圾运输车彼此颜色一致,也更易于受到市民的直观监督。市垃圾分类中心副主任黄伟林说:“从长远角度讲,完善环卫直运体系,将给城市带来更清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