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康英德(左)指导农民种植技术。
台海网10月2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会议对92名科技特派员和43家组织实施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厦门市科技特派员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受表彰。
一直以来,厦门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擎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厦门创新选拔科技特派员
厦门于2018年出台了《厦门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把选准选好科技特派员作为首要切入点来抓,因地制宜实行“下派制”和“平台制”。“平台制”即建立“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与技术服务对接平台”,现已注册个人科技特派员749人、法人科技特派员33家;“下派制”,即以岛外四区23个镇(街)的需求为导向,选派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进驻各个镇街,每个镇街3人,全脱产开展科技服务1年。2018年69名“下派制”科技特派员分赴岛外23个镇(街),积极参与到各镇(街)的乡村振兴战略中。
林秀玲是厦门市文化馆一名普通干部,也是厦门市首批“下派制”科技特派员。在派驻内厝镇的一年时间内,她组织策划内厝镇文化相关活动近20场,指导当地村民组建了舞蹈队,编排歌仔说唱节目《锄山新风采》,获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三等奖。此外,林秀玲还编写、传唱《厦门科技特派员之歌》等一系列作品。林秀玲始终将内厝镇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为内厝镇的乡村文化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乡村振兴赋能
为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提升其进一步服务“三农”能力,厦门市从建立创业链和创业基地入手,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
此次接受表彰的厦门市科技特派员康英德就是厦门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典型代表。他创立“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引进农业科技先进技术,开展蔬菜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培训服务,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省内外农民开展技术培训1万多人次,每亩帮助农民增收6000元,总计带动农民增收约1.17亿元。
“下派制”科技特派员唐星等人在派驻翔安新圩镇的一年内,开辟40亩荒地作为试验基地,引进、试验、筛选、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200亩;推动1600多亩龙眼高接换种,并建立“科技特派员新圩工作站服务群”,组织各类专家、种植能手为当地群众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厦门市科技特派员除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外,还进一步将服务领域拓展到工业、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厦门还积极推动科技特派员科研成果转化,国家海洋三所的科技特派员易瑞灶研究员研发了“高纯氨基葡萄糖硫酸盐骨关节炎治疗药用原料的生产技术”,在厦门市科技局的促成下,该技术在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形成“蓝湾氨糖”功能保健食品,建成年产20吨以上的产能规模,年销售额超亿元。
此外,厦门市科技局与临夏州科技局、临夏州农科院联合共建“厦门临夏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成为扶贫攻坚战中新的“大脑中枢”,在全国扶贫工作中尚属首创。
在市科技局的安排下,省亚植所副所长管齐扬带领科技特派员50多人次,分期分批奔赴临夏州,开展科技对口扶贫工作。管齐扬团队为当地带去了水果、花卉和药材种苗,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帮助临夏州走“短、平、快”的脱贫致富之路。(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许长水 方舒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