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统一焚烧纸钱
台海网4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叶晓菲/文 陈巧思/图)专业的工业防尘口罩,烈焰高涨的炉火,烤得满头大汗的工作人员,长达多个小时不停地作业……这不是哪个冶金工业厂区,而是厦门各大陵园的“环保式纸钱焚烧炉”,在清明长假期间常见的一幕幕场景。
据了解,仅仅薛岭山陵园,一天就要烧掉近20吨的纸钱。近20吨是个什么概念?接近于2辆土方车的载重,或12辆小轿车、或4头成年大象的重量。《西游记》里的故事并不是没有根据,“火眼金睛”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一种无奈的职业病——在没有“环保式纸钱焚烧炉”的2017年之前,每年3月到4月,薛岭山陵园园区内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会被纸钱焚烧熏出“火眼金睛”的“眼病”。
即使再环保的纸钱焚烧炉,也不能保障零污染和零排放。文明祭扫,不烧纸钱,采取更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需要一个普及和接受的过程。
焚烧纸钱 薛岭山陵园每天烧近20吨
昨日,厦门各处陵园随处可见拎着祭品、纸香或捧着鲜花的市民。
岛内最大的公墓——薛岭山陵园,最“热闹”处莫过于环保型纸钱焚烧炉前。市民祭扫祖先后,便拎着一袋袋纸钱排队。轮到焚烧纸钱的市民,便将一摞摞纸钱拿出,放入蓝色的篮子中,交由工作人员集中焚烧。
导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今,每年清明节期间,薛岭山陵园都需要抽调20余名工作人员轮流焚烧纸钱。焚烧炉前需要20余名工作人员,全员分工,协同合作。祭扫高峰期平均每天焚烧近20吨。“清明高峰期间,单薛岭山陵园,就能焚烧掉价值500多万元的纸钱!”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焚烧纸钱对空气造成大量的污染,薛岭山陵园自2017年清明期间,开始启用环保型纸钱焚烧炉,但即使再环保的焚烧设备,也不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焚烧纸钱,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碳和挥发性物质苯、甲苯、乙苯,更会产生戴奥辛等有毒致癌物,对环境的伤害相当大。金箔、银箔由廉价的铝箔取代,焚烧后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严重。
对此,工作人员呼吁市民文明祭扫,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主动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故人,树立厚养薄葬的现代理念,不铺张浪费,变注重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为主,让清明只见烟花不见烟,清明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