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致敬特区劳动者】匡鑫:见证厦门公园之变
台海网2月12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说起休闲健身,现在很多市民都会选择到附近的公园里走走逛逛。而在40年前,人们说起逛公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中山公园、植物园。40年来,厦门的公园建设日新月异,让市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长期从事园林公园建设的匡鑫是个见证者,一起来听听这些年来他和公园的故事。
这是春节前的一个早上,刚到办公室的匡鑫,就忙着和同事核对今年思明区的公园建设和修缮计划。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工作37年来,他几乎都在跟公园打交道,而说起公园建设,匡鑫总有说不完的话。
1982年,匡鑫进入园林绿化系统工作。那时他所在的单位叫“厦门市园林管理处”,管理着当时厦门仅有的两座公园:中山公园和植物园。1983年,匡鑫赶上一件大事——市政府要修缮中山公园南半园。现在的南门牌楼、逸趣园等标志性建筑,都是在那次南半园的修复中建设起来的。
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匡鑫:就是在尽量保持原先的市民当中有情结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再结合造园的一些手法吧,做了一些这种改造。
匡鑫说,修缮后的中山公园依旧是个热门的旅游地,不仅是厦门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来厦门也喜欢来这里看看。在这之后,厦门的公园建设开始进入发展期,鸿山公园、嘉禾园、莲花公园、金榜公园、南湖公园等相继建成。匡鑫清晰地记得,嘉禾园、南湖公园的建设得益于当年筼筜湖的整治。1984年,筼筜湖开启一期综合整治。在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指引下,在整治的过程中,他们在筼筜湖畔规划了2座公园——嘉禾园和南湖公园。伴随着筼筜湖的治理,这两座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1997年,厦门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也促进了狐尾山公园和仙岳公园两座山体公园的建设。当时园林部门分别成立了“仙岳公园筹建处”和“狐尾山公园筹建处”,匡鑫先后在这两个筹建处工作了十年。他回忆,当时建设两座山体公园的难度很大,光修建上山的道路就费尽周折,要考虑怎么筑好护坡,以免造成水土流失。为了增加山体公园的趣味性,他们还为公园注入文化的元素。像是狐尾山公园就依托气象台,打造成气象主题公园。
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匡鑫:像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气象名人园,那都会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内涵在里面,再结合一些新材料、新科技,一些新的造园的手法,就会更加丰富这个公园的这么一个景观。
进入21世纪,厦门的公园数量越来越多。匡鑫说,这一时期建设的公园,一方面在建园规模上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公园的品质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更加突出精致与便民。以思明区为例,从2011年开始,他们通过“见缝插绿”的方式,建设或改建了一批社区公园。如东浦公园、厦门国际友好公园等。这些公园虽然小,但是功能齐全,越来越精致,还可以满足群众休闲锻炼的需要,而且离住宅区更近了。对于匡鑫来说,他与公园的故事还在继续。
思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匡鑫:习总书记在金砖厦门会晤上称赞厦门叫做“一城春色半城花”,对厦门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的这个赞叹非常高,那我作为一个园林人来讲的话,也确实非常地欣慰能这么几十年参与这个建设当中,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扮靓厦门城市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