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正式发布,简称“创新新四条”,这是继“创新十条”之后,高新区再次推出力度十足的创新政策。政策旨在通过助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包括“火炬瞪羚企业”“火炬创新研究院”“火炬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火炬域外研发中心”4个方面内容。
出实招、重实效,火炬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生态正在日益完善。高新区针对企业发展“痛点”,不断深化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孵化培育促企壮大
现在,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孵化场地从2000平方米增长至超过60万平方米,比过去增加了300倍。与面积一起陡坡式增长的还有越来越完善的孵化链条,经过多年的探索,火炬高新区形成了“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模式,拥有各级众创空间90家,拥有3家国家级孵化器和2个科技企业加速器,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以“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创新孵化集成模式,加速培育企业成长;支持园区龙头企业打造“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孵化”的研发创新模式,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生根型企业-上市企业”的培养路线进阶,持续强化园区创新驱动和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孵化培育1500多家企业。
从2009年在福建省率先实施“515”工程到2012年推动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再到2017年的“创新十条”“智能制造十条”,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围绕产业、服务、技术、人才、金融等多个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高新区还创新推出“火炬创新券”,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各类高水平创新服务资源。
数据显示,目前,火炬高新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7家,其中在港股、A股上市的企业美图公司、美亚柏科、科华恒盛、易联众、清源科技、弘信电子、吉比特等,都是火炬高新区培育创新力量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