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工业区(改造前)
园区街边的涂鸦(改造后)
▲龙山文创园全景(改造后)
文创园核心区大门
台海网10月2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站在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拱门,门内是文创园核心区,外形独特、号称“龙山小巨蛋”的一号楼是格瑞国际时尚创意基地;门外是正在建设中的“万物工场”,全新的文创商业街区将在不久后开业运营。如果不是远处砖红色的烟囱,谁曾想到这里曾经是老旧的工业厂房呢?
作为龙山文创园的“当家人”,张宏勋在这里工作了近10年。“当年,龙山文创园是思明区为了落实‘退二进三’的政策,提升产业布局打出的一张牌,如今这张牌已升级为思明区乃至厦门市文创产业的‘金字招牌’。”张宏勋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改造龙山
反对大拆大建讲究实用
营造温馨舒适办公场所
2009年,一纸调令让正在负责环东海域开发的张宏勋来到了当时的龙山工业区。第一次驱车而来,附近几条道路只有谊爱路是柏油路,其他都是土石路。
为什么把工业区改造为文创园呢?张宏勋说,一方面是因为“退二进三”的政策,加上市里考虑到整个城市容量的问题,觉得应该“给厦门岛内留点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北京的798名气很大,“文创”概念广受推崇。但是,厦门尚无建立文创园的成功经验。为此,思明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于2010年拿下文创园核心区的地块。
硬件改造是龙山文创园成立之初的工作重点。张宏勋说:“工业厂房对水、电设施的要求比较低,所以我们一进来首先是改造管道、线路,以及建筑的外观。”不过,整个改造非常注意成本的控制,坚决反对大拆大建,“比如玻璃幕墙看着很华丽漂亮,可是我们不敢用,成本高又有光污染。”而龙山文创园创立的理念是希望引入小微企业和个人设计师加以扶持,提供低租金的场地和温馨的环境。
“温馨体现在建筑改造的角角落落,比如因地制宜,在办公室之间开辟出一个个小天井,把阳光和风引进来,既接近自然,又为办公人员的小憩提供了空间。”张宏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