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智慧食安
2005年起,厦门率先在全国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监管模式,成为市民守护餐桌安全的智能助手
拿出手机扫一扫
可知食品“前世今生”
家住厦门市翔安区的刘女士最近发现,平时购物的闽篮超市洋唐店,设置了很多醒目的专区专柜,除了陈列柜中部分食品包装加印了“一品一码”追溯二维码,同时也可以通过消费小票上的二维码了解到所购产品的生产来源、食品安全检测等情况。只要拿出手机,打开“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扫描条码就可以追溯食品的“前世今生”。她说,能够快速直观查看产品信息,感觉很放心。
通过层层把关,实现了预包装食品查条形码、部分食用农产品查二维码查询食品质检报告及溯源信息。
“早自2005年起,厦门就率先在全国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监管模式,实施‘机器换人’‘技术助力’战略。”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生产环节,全市139家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等重点产品的食品生产企业已纳入厦门市食品安全“入市必登”平台;在流通环节,实现了对全市3.28万家经营主体在售的21.54万种食品的追溯监管。
去年10月,厦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推出的政务公众平台“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也成功升级,在原先“科普”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一查到底”和在线投诉举报功能。
在定期公布食品监督抽检信息的同时,还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查看食品的生产厂家、检测报告等信息,成为市民守护餐桌安全的一个智能助手。
关键词 明厨亮灶
以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馆作为“明厨亮灶”工作的重点,通过先行示范带动后续推进,为其他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的建设做好指导和示范
后厨加工公开透明 在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点菜时就可以通过多个电子屏看到后厨和食品库房的情况,对菜品的加工更加放心。”在环岛路佳丽海鲜用餐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朋友经常来这儿就餐,“就是奔着诚信餐饮品牌名号来的,舌尖安全有保障,我们这些‘吃货’才能吃出‘幸福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自2016年8月起就大力推动的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厦门市越来越多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采取了玻璃幕墙、矮墙隔断、屏幕显示、网络展示等方式,将后厨加工制作过程向社会公开。
“去年我们也将‘明厨亮灶’工程纳入了年度工作重点。”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示范先行、重点突破、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循序渐进,以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馆作为“明厨亮灶”工作的重点,通过先行示范带动后续推进,为其他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的建设做好指导和示范。值得一提的是,“明厨亮灶”优先在厦门各学校、幼儿园推行,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