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闽南人,屡回故土寻根
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因为这样的“履历”,许多人常常会将余光中视为江苏人或者台湾人,但实际上,徐学却说,余光中是“正港”的闽南人。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其父余超英出生于永春桃城镇洋上村。上世纪20年代,余超英担任永春县教育局长,与从常州来此地教书的孙秀君相识相爱,结婚不久,余超英调任南京,举家迁到南京并在那里生下了余光中。”徐学说,余光中的“基因”里,有着浓重的“闽南元素”,性格十分刚健强悍。
余光中六岁时,父母曾带他回到永春老家。当时的永春,在余光中的童年印象中,是黑白肃穆的,没有江南的彩色缤纷,而有一些阳刚严肃的男性宗亲长辈。
2003年,时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再次踏上回乡路,回到永春故居,圆满地完成了“寻根之旅”;2004年,他又专程回到泉州,欣然担任泉州参评“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的推荐人,向海内外宾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2011年回乡时,他的诗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为家乡留下了新的诗篇———《洛阳桥》,该诗在《泉州晚报》首发后,引起了广泛共鸣。
2012年10月17日,余光中为家乡永春题诗。余光中说:“永春是我的家乡,这番治理,桃溪慢慢变美,这很好。建设以余某命名的文学馆,我很荣幸,也很愿意与家乡配合。”
2015年9月12日,余老与夫人、二女儿及四女儿一行到达永春。他们先是回到家乡洋上村谒祖,然后到位于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的余光中文学馆参观。
2015年11月8日,余光中文学馆在永春开馆,余光中到场为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馆揭牌。
[余光中笔下的厦门]
“这一头是岛的海岸线/曲折而缠绵/靠近心脏/那一头是对岸的青山/脐带隐隐/靠近童年。”(《中国结》)
“岬头那座怪岩的背后/如果我一直向前走/就是错落的澎湖了吗?/再过来,挡在那块小石矶后/该是厦门呢?还是汕头?/都不过是到台北的距离……”(《梦与地理》)
“她在我前面带路/踏着韵脚的快步/小径沿着石壁/一页页为我掀开/故事生动的插图/图里只见到一角/或半角的白楼红瓦/用琴声潇洒/隔着树阴和斜巷/和我们捉迷藏。(《厦门的女儿———谢舒婷》)
厦门文学界缅怀余光中
厦门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王永盛:2014年10月,余光中先生应邀参加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三天双年会中,余光中先生有一场演讲、一场见面会和一场与当地文化人士的交谈,我都在现场,非常惊讶于高龄的余光中先生总是条理清晰、才思敏捷,而且风趣幽默、亲切随和。如今,大师逝若泰山倾,乡愁顿成绝响,令人徒留感伤满怀。
厦门作家南宋:听闻余光中先生病逝,很难过,一直流泪。2014年采访他时,他精神很好,健谈,幽默,演讲很有激情。而今,先生病逝,沉痛缅怀!
厦门诗人徐小泓:余光中先生于2014年到厦门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活动,我当时都在现场,先生下了飞机抵达宾馆,我帮忙拿行李,并送先生到房间。先生笑意盎然,对我说:“你的长相很好。”后来在论坛研讨活动结束后,我把准备好的几本诗集呈现给先生签名,先生看见是我,再一次含笑慢慢说道:“你长得很好,具有菩萨相。”说着又认真地签起字来。
厦门书评人何况:惊悉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病逝,深切哀悼!前些日子在厦门见到陈鼓应先生还聊起余先生,我说希望能在厦门再见到余先生,陈鼓应先生告诉我,余先生摔了一跤,行动有些不便,恐怕要过些时间才能出远门。陈先生的话言犹在耳,余先生就走了,永远不可能再来厦门了!只能发篇旧文,怀念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