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为他母亲做了《母难日》等诗作。徐学供图
2014年,余光中回厦大开讲座。
浪子回头(节选)
“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已老了,唯山河不变/沧海不枯,五老的花岗石不烂/母校的钟声悠悠不断,隔着/一排相思树淡淡的雨雾/从四十年代的尽头传来/恍惚在唤我,逃学的旧生/骑着当日年少的跑车/去白墙红瓦的囊萤楼上课……”
台海网12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曾经写出《乡愁》等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台湾知名诗人余光中,昨天病逝,享年89岁。消息传来,各界震惊。
“很突然,也很悲痛!”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与余光中有数十年交情的《余光中传》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学神情悲伤。
他甚至说,“现在想来,我其实是有一点预感的”———12月13日凌晨1点多,徐学突然莫名辗转难眠。后来,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关于余光中“为你读诗”的微信公众号,并写上“守夜人”三个字。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他就从媒体上看到余光中病逝的消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1950年随家人迁居台湾。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及艺术作品。他的诗文作品如《乡愁》《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等,被两岸的教科书广泛收录。《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虽然一生辗转,但余光中却一直心系厦门。多年前,余光中来厦门时,曾与友人一起登上鼓浪屿到舒婷家做客。多年以后,余光中还把此次旅程和感受写进了诗歌里:“圆面的石桌忽然/布满了闽南口味/热腾腾的地瓜粥/是我乡愁的安慰。”
余光中经常说,自己是“广义的厦门人”,与厦门情缘颇深———他在厦门的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他去台湾后,住在厦门街。厦门和厦门街,也成为他诗歌和散文中的常见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