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红色武装为了生存发展,除了自力更生之外,更多需要通过打土豪的方式来获得各种物资。在力量强大的中央苏区,红军发动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在反动势力猖獗的白区,游击队的生存条件就格外的艰苦,每取得一点成绩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翔安区马巷镇,去探寻一位在恶劣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领导人。
在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南部的村边路口,坐落着一座简朴而庄严的烈士墓。墓中安葬着曾经担任中共同安县委组织部长、同安县委代理书记的陈先查烈士。
陈先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在读完小学一年级后就辍学打短工,同时自学文化知识,后来被聘为乡村教师。
1931年,20岁的陈先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托,在同安县的巷东、新店、马巷、西柯、莲花、汀溪等地积极发展党员。但是当时的同安,反动势力非常强大,陈先查依靠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创办农民夜校,先后动员上百人走上革命道路。在白色恐怖弥漫的氛围中,艰难地传播着革命的火种。
文史专家 彭炳华:陈先查是一个小学老师,他深受革命影响,他这个信念是非常坚定的,反正就是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所不惜。他是一个革命信念非常坚定的一个同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革命几年?,不忘初衷。
1934年2月,为了救济贫苦农民御寒过冬,陈先查、洪宗涂召集了马巷的各个游击队,开展了一次“后村抢布”行动。游击队员们把 “顺胜布店”的布料全部搬出,进行分发。由于人声鼎沸,惊动了附近的民团。在撤退过程中,1名游击队员中弹牺牲,14名游击队员和群众被捕。
1934年3月,为了帮助贫苦群众度过春荒、解决温饱,陈先查又领导了“新圩抢米”行动。游击队员带领群众到源隆米店开仓分米,但随即遭到新圩民团和当地土豪劣绅夹击,2位同志被捕牺牲。
文史专家 彭炳华:我们闽南金三角是国民党税收的重点区,在这种地方国民党的统治是毫不放松的,在这种区进行革命活动、革命斗争,你必须隐蔽,扎扎实实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扎扎实实地做下来,然后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你才能够暴动,才能够组织起队伍,否则的话都会失败。
虽然这些武装暴动过早地暴露了革命力量还并不丰厚的家底,但是血与火的碰撞,却唤醒了广大群众的反抗思想,向世人昭示了共产党人敢于亮剑的革命精神。
文史专家 彭炳华: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些(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革命进程当中牺牲的那些英雄跟烈士,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死,何况这些人很多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教书匠,他们原来都?养一家都是可以过,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甘愿牺牲,他就有一个崇高理想,那我们农民不就是盼望有一个不受剥削、不被压迫的社会到来吗?
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各地党组织进行镇压、破坏,山亭村也屡遭包围、搜查,部分地下党员被捕入狱,革命形势极为严峻。一些亲友劝告陈先查到南洋谋生,并主动表示为其资助路费,陈先查都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仍然坚持地下斗争。
1935年,在陈先查从中共同安县委委员、安南同边区特委组织委员转任中共同安县委书记后不久,国民党军警就在夜里包围了他的住宅,陈先查奋力突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台海网11月5日讯 据厦门广电报道 在厦门军民奋力抵抗外来侵略的日子里,有一个地方特别值得铭记,那就是五通。五通不仅是日军偷袭、登陆厦门岛的主攻点,而且在厦门岛沦陷后,这里还成为日寇杀人场,民间一般把它叫作五通万人坑,日军在这里残杀了无数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那么,在万人坑恐怖的面纱下,究竟埋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呢? 1938年的5月10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