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翔安区溪流养护负责人彭水山:
把河道当家
将垃圾一网打尽
清晨六点,朝阳的第一缕光辉才刚刚把翔安区内厝镇莲溪蔡塘段的水面镀上一层金色的薄膜,从岸边缓缓划来的一艘“小舟”便打破了这如画般的静谧。彭水山和他的同事,身着橘黄色的救生衣,娴熟地伸出约5米长的竹篙,溪水上漂浮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便被其末端的网兜“一网打尽”。
作为翔安区溪流养护负责人,彭水山在这一时间点,做出这一动作,已经超过了一千个日子。说实在的,载着他们“纵横”溪水两岸的通行工具,甚至连“船”都说不上——把易于浮游的木头、轮胎等捆扎在竹排上,整个人就跨坐在上面,利用竹篙撑出的动力,顺着水道滑行。
可以说,翔安区庞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彭水山所处的位置,堪称“第一线”,但他还是谦虚地说,他们做的,仅是“末梢”的工作。记者从他口中了解到,两年前,他们每天从溪水中清理出的垃圾,用14辆农用车还运不完,而遇到刮风下雨,工人们的工作量还会更大。
潺潺溪水,如今沿着焕然一新的河道缓缓流淌,清澈的水面倒映出白鹭的翩翩舞姿。最近,彭水山的心里,洋溢的,是难以言说的欣慰和自豪。“现在,溪水比以前干净多了,环境也好太多了。”他笑着,他们每天清出的垃圾也少了。
不过,这一唯美画面,也给彭水山带来了新的麻烦——溪流改造后,热衷烧烤的游客慕名而来,成千上万的鱼,也吸引来了为数众多的钓鱼客。彭水山透露,现在每天河道上产生的不少垃圾,有的就与这些现象有关。
“掌管”着新店镇(境内12条溪流)和内厝镇(境内9条溪流),溪水总长超过100公里的彭水山,被朋友戏称为翔安“不是‘河长’的河长”。家住新店彭厝,他从小就对翔安蜿蜒曲折的溪流了如指掌,不过,能做好今天这份并不轻松的工作,他还是把缘由归于自己对溪流的深爱。“那是我们翔安的母亲河,有种说不出的感情。”彭水山骄傲地说,和他一同奋战的近50个同事,也都是在母亲河哺育下长大的翔安本地人。
这种爱,让彭水山在强台风“莫兰蒂”袭来后,连续两个多月每天劳作15个小时打捞倒伏在溪水中的树木,毫无怨言;也是这种爱,让他在自己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甚至妻子生病时“不闻不问”,把身心扑在内心当成“家”的河道上。
“现在,洁净的河道,已经串联起我们的美丽家园。”彭水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从这种意义上看,他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家,“好在,我的每一个家人都很支持我,让我的心‘更澎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