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
为文明保驾护航
厦门的文明氛围,浸染着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也影响着来到这里的人。许多厦门人在闲暇时走出家门当志愿者,义务宣导安全出行不违规、垃圾分类不落地、节俭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奢办、言谈举止不粗俗、文明上网不低俗、旅游观光不任性、经济生活不失信等“八不”行为规范。
文明需要“软引导”,也需要“硬约束”,让一些宣传劝阻和道德约束“管不住”的不文明行为能在良法善治下得到遏制。今年10月,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文明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将正式实施。
厦门将文明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规层面,对行人闯红灯、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提出重点治理措施,建立文明行为记录、积分、责任区等制度,强化教育、激励、惩戒机制,为城市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陈高润说,要以德治和法治的紧密结合,法律和道德的协同发力,推动厦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同步】
有一种厦门精神叫守望相助
说起厦门的城市文明底色,许多人是通过2016年那场名为“莫兰蒂”的超强台风真正认识到的。在天灾面前,厦门多年来孕育积淀的精神文明创建迸发出惊人的力量,缔造了感动中外的“守望相助”厦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