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 将文明落到具体行动
仙岳路和屿后路交汇处,这里是一个无灯控路口,也是市民陈晓玲每天上班会经过的路口。最近过斑马线时,她发现会停车礼让行人的车辆越来越多,“以前过这个路口,遇上车多时要等好一会儿,现在不只是公交车,许多私家车都会主动让行人,感觉很暖心。”来厦十几年,陈晓玲亲身感受着这座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
文明行为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但厦门一直在努力进步中。今年以来,厦门推动文明交通“再升级”,持续开展“文明礼让,从我做起”礼让斑马线活动,引导广大机动车驾驶员养成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的良好驾车习惯,“我挥手,您先走”“您稍停,我先行”“您礼让,我点赞”成为一道新的街头风景线。
以项目化带动各项创建活动,厦门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文明小白鹭,陋习我说不”“善行厦门”“向十大不文明行为说不”“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垃圾分类不落地”等一系列活动,从细处着手,确定具体行动,树立看齐目标,让“讲文明”不成为一句空话,引导市民真正以实际行动共同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同时,将城市基层党建与文明创建相融合,引导党员干部亮身份、进社区,参与社区党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破解垃圾分类、社区治理等文明创建难点问题,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
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后,厦门率先全国提出了创建“全国公共文明行为典范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是今年全市推进全国公共文明行为典范城市建设的一个要项。垃圾怎么分类?刚开始市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小区里居民一有时间就主动站出来当督导员,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教居民准确分类方法。从城区到村镇,垃圾分类在厦门逐步推开。连远在同安区莲花镇的军营村也摆上了不同类别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据介绍,目前大部分村民都已经能按照规范对垃圾分类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