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融合
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
厦门高度重视推动两岸青年交往融合,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各种青年交流交往活动精彩纷呈,让两岸青年加深了解促进互信,让广大台湾青年“家在厦门、拼在厦门、乐在厦门”。
台湾青年王江明、邓宇钧,2016年在厦门自贸片区的首个智慧园区云创智谷“梦想成真”——入驻16天,“沪尾壹号”面包体验店便开起来了,第一天就卖出800多个面包。云创智谷也是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王江明直言:“厦门对台湾创业者的扶持政策和周到服务很打动我,让我增添了在厦门发展、拓宽事业的动力。”
厦门有4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全国最多,但市委、市政府不满足于此,大胆作为,把整个厦门打造成两岸青创基地。量身定制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的政策“大礼包”,从创业场所、资金、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成立台湾青年创业辅导服务中心,率先打造台湾青年大陆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组织在厦单位企业推出千个台湾青年学生招聘岗位,为台湾青年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目前,全市累计入驻台湾青创团队450个,吸引台湾青年超1600人。
一位青年台胞说,到厦门创业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厦门实实在在的善意和务实实用的便利举措,构建起安心创业、放心打拼的良好环境,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了这份真情善意。这些青年台胞,已成为厦台交流的青春之火。
文化融合
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
海沧青礁村的青礁慈济宫供奉着被两岸民众尊称为“保生大帝”的北宋神医吴真人坐像。保生大帝在台湾是民间第二大信仰,有300多座分庙。
悠长岁月没有减轻思念,两岸同胞对保生大帝的敬仰愈加深厚,这种特殊情愫,把厦门和台湾越系越紧。每年,成千上万台胞会到青礁慈济宫进香,这里也成为我市由国台办授牌的两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
两岸文缘不只是历史的存在,也在不断生长、延续。拥有区位优势和闽南文化优势的厦门,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坚持民间推动与市场运作并举,创新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打造一系列对台交流活动品牌,积累许多可推广的经验,两岸交流交往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文化融合不断深化。
血缘是脉,文化是根。我市每年都组织专业及民间艺术团体赴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将表演艺术及美术、书法、摄影、文物精品展览等送入台湾,深受台胞欢迎。两岸在厦设立的交流合作基地和办事机构达112个,还有海峡论坛、台交会、文博会、海图会、两岸乐活节、两岸民间艺术节等50多个对台交流活动平台已成品牌。海峡论坛累计吸引约10万台胞参与,发布众多惠及台湾民众和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成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两岸交流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