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23日讯(记者 钟艺华) 2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使命”,旨在团结两岸人文社科领域学者,确立起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性,充分激发海峡两岸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感,共同创造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现代文明。论坛吸引海峡两岸来自哲学、文学、历史、教育、语言、经济、艺术、社会学、法学、传媒影视等领域的近100名学者出席。
论坛分为开幕式、主题演讲、分论坛及闭幕式环节。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刚、华侨大学副校长王丽霞进行致辞。
王昌林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和愿景,海峡两岸学界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使命,要不断坚定两岸同胞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引导两岸同胞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旨演讲环节,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常旭旻副教授、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徐隆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张志强,台湾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于治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董平,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哲学所教授曾春海,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何俊,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院原院长陈福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副所长梁展,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暨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台湾文学所所长徐秀慧分别作主旨演讲。
“我们现在所谓的人文学基本上来自于西方,不管是分类方式还是学科建设,都是西方按照自己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来建构的,而这些学科已经无法再继续解释目前当代的世界,”台湾“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于治中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中国必须要按照自己实践的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学科。”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哲学所教授曾春海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希望多多交流、多多了解,不只是在情感上,也要建立一种共同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本届论坛设置了10场平行分论坛,两岸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围绕“全体大用”“四海一家”“历史舞台”“两岸同舟”“人文化成”“由艺观境”“会泽百家”“大道之源”“海滨邹鲁”“即心是极”10个分议题,深入研讨。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侨大学、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厦门市社会科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