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首个巴士主题餐车商业空间“后埔506夜市”人气火爆。
改造后的后浦社宗祠广场焕然一新。
城中村改造后的塘边社道路整洁。
湖里区的城中村正加速蝶变。
居民黄老伯会掰着手指跟你算,头顶“蜘蛛网”消失了,断头路打通了,管线预埋好了,出入口的智慧道闸也在陆续安装中,“再也不能说我们这里是城中村了!”
老而不乱、旧而不破,更加舒适、更加宜居——提起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这里的居民都竖起大拇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湖里区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按照“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分类推进的思路,创新构建“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内部环境、提升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体系、提升文体旅商融合品牌”的“两改造三提升”模式,全域铺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安全、有序、和谐的特色城市空间,成为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友好型社区。
破旧立新
以“两改造”破题 全力响应民之所向
走进湖里区的后浦、塘边、马垅等城中村,空中“蜘蛛网”式缆线不见了,全部“上改下”;拆违释放的空间被改造成特色花坛、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水平,还有一番乡愁如故的亲切感。
短短两年间,城中村在改造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浦社居民老李笑得很开心,“我那两间旧房子更值钱了。”
湖里城中村的蝶变是湖里整治城市“痼疾”、破除发展“梗阻”、推动民生改善的精彩缩影,折射出加快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蝶变之路。
近年来,紧紧围绕“两改造”(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内部环境),湖里区分类施策出实招。以缆线整治为切入口,全面加强空中缆线、表后线和首层界面整治,后浦、塘边、马垅等15个村全部完成强弱电缆线整治,基本消除空中“蜘蛛网”,电力整体增容68%。持续攻坚“空间梳理和四打通”,即打通环村步道、打通环村车行道、打通内部断头路、打通楼间巷道的封堵点,基本完成14个村道路改造提升以及168条主要道路沥青铺设,城中村路网微循环更加畅通,极大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实施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水改、路改、电改、气改、技改、充电桩建设及改造等消防“六改”,完善微型消防站设施配备并接入全市智能接处警系统,守牢安全底线。路灯方面,全部完成节能改造并建成智慧照明综合管理平台,营造明亮安全的夜间出行环境,每年可节省电费32%。
湖里区还建设数字管理平台,建立集强电变压设备、弱电光交设备、5G机房、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网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站房,实现城中村实景建模。自平台建立以来,先后识别预警事件万余起,大大缩减城中村管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构建“街道中脑+社区微脑”治理架构,整合企业、人口、房屋、防汛、安全、事件等数据近百万条,提高城中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规范化管理的先行先试,体现在出租房市场的规范化上。湖里区率先在后浦探索“六统一”散租统管模式,推进城中村出租房管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其中,后浦社组建房东协会,制定房东公约,经过股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培育村民为大物业服务付费的意识,目前已有89栋缴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