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口老龄化呈加速态势。目前,全区常住老年人近8万人,户籍老年人近6万人,老龄化率约13.2%;80周岁以上高龄户籍老年人近6000人,约占户籍老年人总数的11%。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湖里区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助老员制度,织密基层为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升级“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晚年。
完善政策 加大投入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为积极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厦门市制定《厦门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广大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22条主要目标,要求到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老龄事业和产业实现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
湖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打造升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湖里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6份文件,根据养老新形势、行业新风向,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撑。
据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湖里区通过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强化财政兜底保障的方式,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养老项目落地见效,确保养老服务“有人、有钱、有场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专业养老机构10家,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床位超过4300张;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超过80张,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在住老年人达2200余人。
此外,湖里区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成果,不断提高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目前,全区59个社区均设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另有长者食堂13家、社区助餐点22处,可就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低价的餐饮服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成形。同时,积极提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智能化设施改造及个人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个性化、多样化上门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近300张,实现24小时在线接收和处理应急求助、15分钟回应处理。
目前,湖里区共有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全部按照三星级以上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床位超过230张,可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及心理咨询等服务。
2022年,金山街道(金安)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被评为“福建省五星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该中心配备22间功能室、28张短托及午休床位、医疗护理站、老年人能力评估设施和长者餐厅等养老设施,可为金山街道1.3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据了解,金山街道(金安)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金山街道、金安社区为加快养老事业发展而实施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是街道、社区搭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成立以来,探索推行以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核心基点、辐射辖区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N名老年人的“1+9+N”工作模式,倾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此外,湖里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加快建设“一老一小”综合体项目。区政府主导规划布局,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实现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文体、托育等基础民生功能复合利用,推进殿前街道(高殿)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及禾美、金山、岭下3个公服综合体项目建设,规划后浦、塘边、高金林、体育公园4个综合体项目。
该区以“公建民营”形式引入国企运营建发溢佰养老中心,进一步拓宽普惠性服务供给渠道。同时,积极开展幸福安康险投保工作,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可免申即享意外伤害保险;安排专人定时定点入驻各街道,开通24小时紧急报案电话,为遇险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理赔服务。近5年来,共理赔案件2400余件,理赔金额达1700万元,有效减轻了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而增加的支付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
2013年起,湖里区依托民政部门的福利机构和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养老机构,为一部分有寄宿托养意愿的残疾人或孤寡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与护理、康复训练等基础性服务。目前,全区共有4家重度残疾人托养定点机构,提供养老与残疾人托养两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残疾人托养资源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