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收获家般温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福建日报2月10日报道   蒜头乌骨鸡汤、台湾香肠、麻婆豆腐吴郭鱼、台湾茶鸭……除夕夜,在厦门市湖里区汇元台青基地内,一盘盘热气腾腾带着好寓意的大菜端上餐桌,来自台北的杨逸杰夫妇与部分大陆员工及基地内部分台青朋友一起“围炉”,共迎龙年春节。

今年是杨逸杰一家第一次在厦门过年。“两岸青年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特别有意思,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杨逸杰说。

1987年出生的杨逸杰之前在广东台企上班,与山西籍女同事喜结良缘。“我们夫妻俩就是两岸一家亲的最好写照。”杨逸杰笑着说。后来,小两口跑到上海打拼,开了家日式烧烤店。

去年,杨逸杰偶然结识同为台胞的汇元台青基地总经理吕振宏,并在他的力荐下落地厦门发展。“厦门市、湖里区对台青创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经过调研,杨逸杰看准了自来水管道清洁领域,与大陆合伙人共同创业,目前已对接了不少小区业务。“希望今年更上一层楼!”杨逸杰对于未来信心十足。

如今,随着各项惠台政策落地,越来越多的台胞选择来厦门逐梦、筑梦。因工作等原因,选择在厦门过年的台胞也不少,仅汇元台青基地就有10多位。

日前,湖里区委台港澳办特地在汇元台青基地举办了一场“台胞台青留厦过大年”活动。20余名湖里区留厦台胞台青一起包饺子、围炉吃火锅、互赠祝福,温暖从舌尖蔓延到心尖。“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台胞台青留厦过大年’活动,每年的活动安排都很用心、暖心,这种家人欢聚般的感觉让人开心、难忘。”吕振宏说。

来自台中的毛维林今年在厦门过第五个春节。每次在厦门过年,他都感到很温暖。“大家相处就像亲戚一样!”他说,春节期间,他打算跟妻子到游客多的地方当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

春节承载着中华儿女期盼团圆的情感,共同的文化和相似的牵挂让两岸同胞产生了更多共鸣。“不少台胞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回台湾过年,湖里就是他们的家,湖里人就是他们的家人,希望台胞们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新春的团圆和欢乐。”湖里区委台港澳办主任方旭明说。(记者 林泽贵 林闻 陈梦婕

相关新闻
新春走基层| “围头新娘”回家

据福建日报2月10日报道 每逢过年,思乡情切,“围头新娘”心中一直不变的是阖家团聚的情结。 除夕夜,回到娘家晋江金井镇围头村的“围头新娘”洪双飞带着孩子,拎着两瓶老爸爱喝的金门高粱,与家人一起吃上了团圆饭。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在金门与围头的亲人只能‘云团圆’。今年终于可以通过‘小三通’,回娘家过个实实在在的团圆年了。”洪双飞难掩喜悦之情。...

新春走基层丨一张60多年前照片背后的“棉花故事”

1960年,《人民画报》第21期封面照片:高学兰正向艾贾汗讲述并比划棉花打顶等种植技巧。   高学兰回忆,那年夏天,维吾尔族老乡来到自己当时的工作单位塔里木第一农场(简称“塔一场”,今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交流并学习技术,“我拔了一株棉花茎秆,跟她讲哪些枝叶要掐掉,这样...

【台青说】台青廖家兴的春节记忆: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民俗文化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并带...

新春走基层丨有一种年味,叫福州鱼丸

在福州 可谓“无鱼丸不成席” 鱼丸 在福州人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有着团圆美满、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尤其逢年过节 家家户户桌上都少不了这一碗地道的福州味 福州海洋资源丰富 明清时期 当地靠海吃海的百姓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钻研出制丸的方法将鱼肉保存下来 鱼丸便在福建沿海地区兴起 逐渐成为百姓家中常见的一道食物 制作鱼丸的关键在于原材料 新鲜上岸的鳗鱼或鲨鱼...

新春走基层|快过年了,跟我们再去一次落坡岭

2023年,一段被延期的旅程,一场特大暴雨之后的温暖,让落坡岭被更多人记住。 2024年春节前夕,有热心网友亲手织了12顶毛线帽送给落坡岭的居民,跟我们一起再去一次落坡岭,聆听老社区里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温情故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