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湖里街道以后浦社为试点,逐步实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四个社区”目标
“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18日(腊八节)到22日,湖里区湖里街道后浦社区携手台青创客家举办了“New Hope 年货大街”活动。市集上,金门贡糖、年糕、台湾高山茶、一条根、年宵花等两岸年味商品和各色台湾美食琳琅满目,市民游客在这里提前感受浓浓年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湖里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在完成后浦社“两改造”(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内部环境)的基础上,聚力“三提升”(提升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体系、提升文体旅商融合品牌),探索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新路径,留住“烟火气”“文化味”,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安得下、发展好。
“湖里街道以后浦社为试点,先行先试,持续推动城中村逐步实现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的目标。”湖里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剑锋表示。
治理更规范
“以前,这些背街小巷没有路灯,有时候走着走着就碰到死胡同……”走在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居民小陈感慨,现在后浦道路明亮整洁、四通八达,马垅等附近的居民都喜欢从这里借道。
去年完成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后,后浦社与湖里国投集团物业公司合资成立平台公司,通过空间运营、物业产业化管理模式,加强对物业保洁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考核,确保“两改造”后卫生干净整洁,交通安全畅通。
曾经的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在后浦社同样得到改善。“一开始,我还不太在意,如今我已经习惯把车停进划线区域了。”后浦经济联合社会长陈立民坦言。通过公共视频,物业发现划线区域外的电动自行车后第一时间把车挪进划线区域,保障道路畅通无阻。久而久之,居民养成了规范停车的好习惯。
后浦社规范化管理的先行先试,还体现在出租房市场的规范化上。后浦率先全市探索“六统一”散租统管模式,推进城中村出租房管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中村,后浦社组建房东协会,制定房东公约,经过股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村联合社对出租房收取服务管理费并实行专款专用,目前已有78栋缴交费用。
服务更专业
城中村劳动力密集,流动性大,如何搭建专业平台,更精准、便捷地匹配企业和劳动者需求,是城中村治理的一个难点。
不久前,湖里街道后浦社区劳动综合服务基地暨零工驿站揭牌。在湖里区人社局指导下,该基地利用数字就业平台,提供就业信息摸查、指导、推介和政策咨询等服务,推出“就业数字看板”“直播探企”“沉浸式岗位体验”等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桥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把劳动基地设在人流量最大的居委会楼下,每天都有人来了解信息,辖区企业也发现这是个有效的招工渠道,和我们基地互动也就越来越密切了。”劳动基地的工作人员小黄说,截至目前,基地已经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服务151次。
除了就业服务,“一老一少”的普惠服务也是后浦社这两年持续探索的工作亮点。2023年11月3日,后浦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示范点正式挂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将健康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同时,后浦社规划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市民共享食堂、托幼所等场地,解决年轻人后顾之忧。
不久前,在后浦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四位来自台湾的老师,连续3天给60名第一次走进兴趣课堂的城中村孩子免费上魔术和街舞表演课,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此外,后浦还精心打造了共享图书馆、共享健身房、共享影音室等15处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健身、文体活动场所。“提升改造后,空间腾出来了,我们希望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持续活化社区的服务空间,让大家充分享受到改造成果,增强大家的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后浦社区党委书记吴伟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