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湖里区后浦社:环保网格化助力城中村展“新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道路干净通畅,天空出现“无线美”,街头巷尾一块块空地成了一个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居民三三两两在公园里休闲聊天……得益于旧村改造、城市更新、环保网格化等,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后浦社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城中村改造是湖里区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湖里街道对照网格化“六统一”目标要求,探索以后浦社为试点,统筹推进城中村环境改造提升工作。

把城中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选择。湖里街道对后浦社空中缆线、用地、建筑、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体检评估,针对社区强弱电改造、道路提升、消防设施完善、口袋公园建设等方面形成更新改造项目清单,补齐城中村基础设施短板。

精心组织多场“空间梳理和四打通”专项“洁净家园”行动,培养居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打造优美环境。参与其中的不仅有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还有后浦社住户、沿街店面商户等,他们常态化清理“四害”滋生地和各类卫生死角,做好重点区域消杀;宣传督促商家店铺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湖里街道创新引领,着力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将后浦社垃圾桶升级为“智慧垃圾桶”,利用垃圾点位前置摄像机,实现地面污渍预警,捕捉违规视频影像;借助“湖里城市大脑”智能AI分析能力,智能识别垃圾暴露、垃圾满溢等违规情况。同时,在后浦社投入8台绿色环保“爱回收·爱分类”设备,居民可自行投放可回收物,并根据投放重量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可以提现。截至目前,湖里街道共铺设32台“爱回收·爱分类”设备,单台日均回收量在70公斤左右,建立了完善的回收体系。

抬头见天,脚下无泥;共治共享,安居乐业,后浦社从“城中村”到“城中景”。下一步,湖里街道将持续改造基础设施,美化居住环境,努力把辖内城中村建设成安全、有序、和谐的高品质城市空间,让城中村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来源: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黄华南

相关新闻
走进城中村 探寻发展治理密码

台海网12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朱海鑫/文 常海军/图)22日,湖里团区委组织湖里青年开展“青春微联盟”之“践”学篇——“践青年使命 赴时代之约”,以“学习+户外践学”的形式,走进湖里区城中村开展调查研究,探寻城中村发展治理密码。   活动通过讲师“导学”、湖里新...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城中村摇身变精品村

台海网12月2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 通讯员 洪欣琳)22日,海沧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海沧首批试点提升渐美、新垵、山边、石塘等4个精品村,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取得的扎实成效。   海沧区今年推动的4个城中村,在地域分布、人口结构、治理基础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点。为此,海沧区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比如,率先全市实现...

关爱“折翼天使”爱心礼物送到家

台海网12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雨伞、保湿柔润霜、片仔癀牙膏、片仔癀香皂……12月12日,湖里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开展“传播温暖,不止今天”——国际残疾人日活动,一批既温暖又实用的爱心礼物,送给了在这里工作的25名残疾人。   残疾人是社会上的“折翼天使”。目前,在湖里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工作的残疾人有言语障碍、精神、智力、肢体等不同...

让宪法走进百姓生活 湖里街道举办“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市民积极参与知识问答 湖里区司法局湖里司法所供图   台海网12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黄奕琳)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昨日,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2023年“12·4”国家宪法日暨“12·2”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在后浦社区举...

厦门湖里:发挥网格作用 打通城中村“堵点”

湖里区以网格化助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加快将城中村打造成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美丽家园 在后埔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参与信息登记等工作。 在马垅社区,网格员参与“四打通”清杂行动。 在后坑社区第十五网格,网格员参与“四打通”清杂。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