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参观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
▲曾经破损的盐兵楼
▲修缮后的盐兵楼焕发新生机
台海网11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艺轩 陈捷 通讯员 叶晓菲 洪文海/文 翔安区供图) 涉台文物是两岸“人同根”“文同源”的历史见证。翔安区与金门隔海相望,辖区内散落着许多弥足珍贵的涉台文物。11月24日,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位于翔安区的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视察,听取翔安区检察院对涉台文物保护相关工作情况的介绍。
1
制发检察建议守护两岸共同历史记忆
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之一的盐兵楼,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近年来,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盐兵楼二楼部分坍塌。
2020年底,翔安区检察院收到公益诉讼观察员通过“拍益拍”线索收集小程序反映的线索,随即开展调查核实,发出了全市首份文物保护检察建议,推动文物主管部门及时制定修缮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修复盐兵楼。经过专业修缮,盐兵楼现今已修复得贴近原貌。
据悉,在该案办理过程中,翔安区检察院联合区台港澳办、区文旅局、金胞联谊会等共同举办“翔金记忆 同心守护”公益诉讼现场会,邀请台胞实地查看涉台文物保护情况,同时聘请5名台胞为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志愿者,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长,为涉台文物保护提供信息和专业支持。
2
台胞情有所归人大代表肯定涉台文物保护检察工作
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纷纷对修缮后的盐兵楼表示了赞叹,并不时在旧址前驻足停留、拍照记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兼职副会长周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盐兵楼之所以能焕发新生机,得益于厦门市检察机关积极回应在厦台胞对于涉台文物保护工作的诉求和期待。我作为台胞,一定要为涉台文物检察保护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常务理事曾力群表示:“翔安区检察院探索‘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保护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为翔安区及厦门市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在最高检、省检察院的指导下,结合厦门区位优势和工作实际,提出了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意见。全市检察机关以守护厦台同源文化为切入点,依法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促成翔安区盐兵楼、海沧区“开台王”颜思齐祖陵颜慥墓、思明区陈化成墓等涉台文物得到修缮保护。同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邀请台胞担任听证员、公益诉讼观察员、检察联络员和文物保护志愿者,营造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共治局面。创新“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保护模式,并联合市台港澳办、文旅局会签涉台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实现涉台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性。
厦门市检察机关用心用情守护好涉台文物,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和共鸣,许多台胞发来感谢视频和感谢函。厦门市检察机关保护涉台文物的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了全国检察机关涉台工作典型案例。今年6月13日,福建省人民检察院专门在厦门召开全省检察机关涉台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广涉台文物保护“厦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