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欢聚金秋沙龙,追忆台商足迹,共话融合未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9月24日讯(记者 李立宇 文/图)9月23日下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集美区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和“台商记忆馆”建设,邀请、组织区重点台企、台商、台青,开展专题调研和沙龙联谊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台商记忆馆”建设,进一步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社会人文交流和促进全域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本次活动由集美区台港澳办、集美区文旅局指导,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主办。

追忆台商足迹,建好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新平台

“台商记忆馆”的展陈内容为六部分,分别是台商登陆、台商创业、台商发展、台商绽放、融合一家亲、一起向未来。从20世纪80年代初,吴序侬登陆厦门申领到福建第一本台商代表证“001号”,到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1992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成立,再到厦杏摩托第一台机车中华125,“台商记忆馆”展陈了杏林、集美两大台商投资区发展成长有关档案、文献与相关实物。这里浓缩了大批台商务实笃行的心境和实干,成千上万台企的陆续落户和发展绽放,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谱写辉煌历程,留下的珍贵打拼记忆。

活动初始,台青代表小可带领与会嘉宾参观“台商记忆馆”,介绍记忆馆的内容和功能。看着展陈实物,台商前辈们不禁回忆起跨过坎坷荆棘的经历与敢拼敢干的往事;台青、台企代表则跟随台商前辈们的在集发展步伐,沉浸式感受集美两大台商投资区的崛起,重温老一辈台商创业的峥嵘岁月。

除了展陈部分,“台商记忆馆”还有融美阁、融福厅、融书塔等外围配套设施。台商、台青、台胞们在这里可以泡茶休憩,阅读品咖,追忆往昔奋力打拼,畅谈未来融合发展。

讲好台商故事,助力台企台商台青创新融合发展

“我在集美,我甲你讲,有一种美就叫集美……”随着馆厅中黑猫两岸青年乐队唱响原创歌曲《有一种美叫集美》,本次交流座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集美区文旅局局长、一级调研员吴吉堂致辞时表示:“这里位于杏林台商投资区的核心位置,馆舍由建筑学泰斗彭一刚院士设计,又恰逢《意见》出台,“台商记忆馆”是在这样的契机中应运而生。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里成为继集美学村、集美塔、十里长堤之后,另外一个‘到了厦门,到了集美’必须要去的地方,让这里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第一客厅’。”

“前辈们的创业历史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但也充满了希望和机遇,让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感动,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创业的机会。”

“台商记忆馆不是文献馆,要有差异化,要有更多人物故事,可以收集居住证、荣誉证书等现代的东西,让大家,尤其是台青来参观时,能够觉得这里很贴近生活,很有感觉。”

“我建议台商记忆馆收集资料的范围不仅局限在这些规上企业,可以扩大到所有在集台企,让展示的历史资料更丰富。”

……

厦门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岱桦,台企二代接班人、富全钢铁总经理詹淑芳,以及台青小可等与会嘉宾积极分享在集创业就业感受,为“台商记忆馆”的提升与改善提出富贵意见。

在热烈而融洽的联谊氛围中,集美区台港澳办、集美区文旅局、两岸融合发展中心、杏滨街道等相关部门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还向在场台企、台商、台青代表征集贯彻落实《意见》的建议。

“在医疗、教育方面,希望我们这边能够跟金门全面合作;金门还有不少百年老店,希望能够与集美合作,走进集美。”

“两岸民间交流一直以来都非常频繁,两岸宗亲交流无疑是其中热络的活动之一,但由于某些原因,这项活动一直无法以‘宗亲会’的名义落地,希望《意见》出台之后,这一块能够实现。”

……

对此,集美区台港澳办负责人表示:“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意见》出台之后,我们可以共同来推动实现。‘台商记忆馆’会像大家希望的那样,以后每个月会有主题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里,在这里提出更多意见,让我们来思考,来生成更多有益的项目。”

会后,黑猫两岸青年乐队通过演绎原创歌曲《回家》,将浓浓真情送给在场的各位来宾。伴着青年们的歌声,中秋传统文化主题联谊活动在记忆馆中的休闲区域展开。与会嘉宾在体验与交流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话融合发展未来,营造“两岸一家亲 闽台亲上亲”的深厚氛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