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陆军航/图)“厦鼓全景的变化,厦禾路的拓宽改造,还有椰风寨曾经标志性的建筑,看到这些老照片特别感慨新思明20年的飞速发展,也勾起了我与父亲当年走街串巷记录城市的回忆……”8月22日,站在父亲高振碧拍摄的老照片前,高山有感而发。昨日下午,“我的思明记忆”——“新思明”成立20年图片展正式落下帷幕。一个月来,一批批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通过珍贵的影像作品了解城市发展,感受新思明的变化。
1
跋山涉水 珍贵影像记录思明
花一整天的时间,等一艘船、抓一束光、拍一朵云……看着图片展橱窗中的鼓浪屿老照片,高山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工作时的样子。
他的父亲高振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拍摄了多部反映厦门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后成为中国知名电视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创会理事。从小耳濡目染的高山,也对拍纪录片产生了浓厚兴趣。父子俩时常扛着设备跋山涉水取景,记录厦门城市的发展。
“父亲拍纪录片时会随身带一台相机,有意识地记录一些重大事件和城市更新。”此次图片展,就有多幅高振碧拍摄的老照片。沉浸在这些照片中,高山回忆满满:“新闻人特有的认真求实精神和职业素养,令他对镜头语言要求很高,像厦鼓码头的全景,他每隔几年就会拍一次,有时要爬上高楼等好几个小时才拍到满意的画面。”从小跟着父亲走街串巷,高山对图片展中的老照片都印象深刻:“厦禾路早期道路不宽,随着旧城改造和BRT等设施的建设,逐渐显出繁华的样貌;中山路最早采用霓虹灯店招,到了晚上总是五彩斑斓、灯火璀璨,富有老街独特的魅力……”
高山说,父亲十分关注厦门的人文历史,还热衷于收藏老照片,通过研究上千张老照片,他还原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厦门故事,并为当年鼓浪屿的申遗提供了大量史料。作为时代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他把新思明的建设成果通过珍贵的影像呈现和分享给大家,传播奋斗的精神。
2
参观打卡找寻独属“思明记忆”
同为摄影和收藏爱好者,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副会长、旧影像收藏家紫日与高振碧、高山父子熟识多年,对于影像的流传意义也有一番见解。“看着2004年的椰风寨,已经是一代人的记忆了,会想起来的不只是那时的游乐设施,还有游玩度过的时光。图片展的形式容易唤起记忆,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紫日说。
一个月来,一批批市民、游客走进华侨博物院,参观“我的思明记忆”——“新思明”成立20年图片展,通过珍贵的影像作品感受新思明的今昔变化。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像高山一样生于思明、长于思明、工作在思明,对这片土地怀揣着特殊的情感。漫步展馆、在打卡墙前合影留念,大家为思明的美丽蝶变感慨万千,在光影之间找寻着独属自己的思明记忆。
此外,还有许多外地游客,通过参观图片展来快速了解厦门、了解思明。来自广东潮汕的游客张小姐是第一次来到厦门。到厦门第一天,她就来到华侨博物院参观。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让她迅速了解了思明区的发展。“从这些照片里可以感受到厦门的人文风貌和我们潮汕很不一样,有种沉浸式体验海滨之美的感觉。”张小姐说,接下来她准备打卡图片上的地标,实地感受景点的变化。
据悉,此次图片展共吸引了近3万人次参观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