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舒远 康泽辉/文 沈威/图)这是它们的新名片。
杏林湾水库——省级水利风景区;许溪——省级美丽河湖;集美区——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区。
这些新名片的背后,折射的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集美区,过去一年的“治水”成效和惠民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24字治水原则,过去一年,集美区全力深化河湖治理的“集美样本”,不断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集美幸福河湖品牌。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治水”新画卷中,集美区的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水质变好、水景变美、水利变多”三大转变,河容岸貌更是再度蝶变焕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肉眼可见地提升。
治水“新名片”
1“省级水利风景区”杏林湾
水库城市“生态客厅”
每年冬春,成千上万的鸬鹚不远万里,和纷至沓来的市民游客一起,绘就杏林湾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每一个角度都很美”,家住集美区中航城A区的吴先生经常带娃环骑杏林湾,把湾景尽收眼底。
水烟浩荡,群岛葱茏,众鸟纷飞,坐落于集美新城中心区域的省级重要湿地、重要鸟类栖息地——杏林湾水库,是集美的“生态客厅”,于今年1月晋升“省级水利风景区”。
长达20多公里的环湾绿道,串联起集美学村、海堤、水上运动中心、园博苑、杏林湾营运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广场等集美最重要的地标和景观,成为可媲美环岛路的“靓丽风景环线”。
近年来,集美区成立杏林湾整治专班,相继推进上游农村污水治理、沿湾截污纳管、生态综合修复提升等系统工程,让水美岸绿的杏林湾蓝图成为实景。
日前,省、市重点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也正式开工,将在湾底环保清淤,削减内源污染,清淤总量达313.3万立方米,进一步净化杏林湾水质。项目还将同步采用原位修复、构建鸟类栖息地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杏林湾生态系统,进一步打造更加美好的湾区生态。
2“省级美丽河湖”许溪
诗意“生态家园”
溪中流水潺潺,野鸭闲闲。岸上林木蓊郁,百花齐放。漫步在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上,一派生机盎然。若是夏夜深深,还能偶遇晚出的萤火虫。
如今的“溪林生态示范动线”,还成了集美区节水工作成效的生动见证。在这里,集美区把节水文创、节水实践、节水教育融入生态水系沿岸后期环境氛围建设,建设节水科普设施、节水吉祥物等,形成节水科普长廊,打造“家门口”的节水教育阵地。
今年的“世界水日”前后,就有不少亲子家庭来到这里,沿途了解水文化故事,学习生态文明理念。
集美区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治理河道总长度4.83公里,建设湿地17万平方米,串联起了灌口和后溪两个镇、4个行政村近20个自然村的幸福生活。
项目以净化湿地为中心,安全生态水系为轴线,开展包括许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许溪下庄鱼鳞闸净化湿地建设工程、流域周边农房整治及流域范围内田间管理房整治等项目,通过对河道及沿岸进行整治提升、生态系统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景观动线,以生态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许溪不仅晋升为“省级美丽河湖”,许溪的治理经验也在厦门全市推广,助力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治水“成绩单”
1凝心聚力 全区治水“一盘棋”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
一年来,集美区持续深化“双河长”机制,下好全区治水“一盘棋”。党政领导每月一巡河、每月一调度,区领导一线调研河湖治理48次,召开调度会议、专班会议24次,发挥河长制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治水合力。
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集美区形成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生态修复、智慧调度”的治理方案,策划生成水环境治理项目41项,总投资约4.2亿元。
其中,后溪流域共开展21个流域治理项目,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村庄截污工程、补水工程、市政管网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总投资约2亿元。目前,项目全部完工,打造了37公里的碧水廊道。
生态补水,加快水体循环。过去一年,集美区重点推进九天湖补水工程(中亚城片区污水主干管及补水干管工程)、拐仔溪水库水源连通工程补水等项目,计划投资4.2亿生成集美水质净化厂至后溪生态补水工程、前场污水厂至风景湖补水管道工程,以及小龙潭坑内水库向风景湖、瑶山溪补水等工程。
同时,统筹休闲、景观、生态,因地制宜,“一塘一策”,总投资约为5200万元,分步推进完成58个小微水体整治工作。
2防治结合 多管齐下护碧水
治水先治污。集美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构筑控污治水防护网。
过去一年,出动689人次巡查流域周边小企业,立案查处涉水工业企业和小作坊环境违法行为13件,处罚26万元。
同时,推进正本清源,累计开工249个小区、99个城中村、241条市政道路、75所学校;完成管道改造长度521.72公里、面积改造(不含市政道路)35.61平方公里,混接点改造10155处,病害点改造30306处,累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
解决治水末梢的“最后一百米”难题,集美区全力攻坚农村污水治理提升,177个村庄全部完成污水整治提升。
长效治水在管护。集美区建立了“排口管家”机制,对205个入河排口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问题、督促整改;联合督查督办,累计开展20余次涉河湖联合执法行动,累计下发督办31批,推进解决问题94个。
集美区还制定实施《妨碍河道行洪问题专项清理行动方案》,完成省、市级督办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改7个、“四乱”问题6个,自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问题10个,四乱问题15个,清理妨碍河道行洪高秆植物500平方米,土堆石块30吨。
3全民治水 共绘河湖新画卷
动手制作湖水标本,直观了解水质变化,日前,杏林街道莲亭社区联合华侨大学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上起了“世界水日”主题生态科普课。
近年来,集美区持续引导全民参与治水,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线上答题科普宣传推广、“碧水映集美 河湖展新颜”主题摄影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高频率、多样化宣传集美区河湖长制成效,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亲水爱水、建设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集美区还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共同编制《集美区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同时,打通“政校合作”渠道,面向“河小禹”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线上报告解读会,交流水环境治理经验,引领青春力量,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