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湖里区殿前街道垃圾分类全覆盖见成效【组图】(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孙春燕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6问

殿前街道是厦门首座环保垃圾屋的所在地,请介绍一下环保垃圾屋的情况?

  削减垃圾的处置量,从源头为城市“消化”助力,垃圾分类是一件关乎大民生的“关键小事”。既然小事作用大,就要从小处着手,当大事来办。

  推行垃圾分类之初,殿前街道根据城中村环境特点,在马垅社区因地制宜首创投建环保垃圾屋。该新型环保垃圾屋采用标准垃圾桶盛装垃圾,可确保整个投递、收集过程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外流。环保屋里自配消毒、灭蚊灭蝇功能,还配套自动通风、清洗保洁和污水排放系统,实现运装垃圾半自动,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还美化了社区环境。

  不仅如此,为方便居民垃圾投放需要,街道在每个生活小区投放点配置了洗手池和符合考评标准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在有条件的小区点位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建成58座环保垃圾屋和垃圾分类亭,进一步提升小区环境卫生。

7问

殿前街道一些小区底子弱、条件差,殿前街道怎样克服困难推行垃圾分类?

  确实,底子弱、条件差的老旧小区在殿前街道并不少,比如盐业宿舍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就是典型的“脏乱差”。街道始终坚持协商共治、区域共建,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契机,大量走访、倾听民意,创造性地开发“家用型厨余桶”。

  居民直接将厨余垃圾倒进桶里,汤汁随小孔漏下,沥干后的厨余垃圾直接倒入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厨余桶,泔水倒入洗消池。该做法减少了垃圾袋使用的同时,做到干湿分离一步到位,杜绝滴漏。

  当然,街道并没有止步于此,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和契合点,对小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小区大门装上了门禁系统,居民楼外立面焕然一新,住户家里实现了“一户一表”,生活垃圾分类有序,大大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促进小区卫生改善和环境美化,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比如殿前街道嘉福花园,居民构成复杂,社区规模较大,环境卫生管理难度高,街道以党建“赋能”社区,探索出一套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的转运模式,取消传统垃圾投放点,实现人车直接对接,定时定点收运垃圾,大幅提升了社区环境,减少异味以及蚊虫,防止二次污染;而且垃圾转运车既是流动的垃圾站,又是宣传岗,精准实现了小区生活垃圾不落地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及准确率。

8问

沿街商铺一直是垃圾分类的难点所在,殿前街道是怎样处理的?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把控,避免出现暴露垃圾,最大可能做到“垃圾不落地”,自2017年起,殿前街道便积极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收运新模式,即源头控制、上门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即通过“定时定点,人车对接”的方式全程管控,全面建立分类收运网络。因地制宜配置“身形娇小”的专用转运车辆,装备齐全、标识到位,只为实现更便捷的方式服务到位。

  沿街商铺从垃圾分类的薄弱点到街道治理的“加分点”,商铺商家从“不习惯”到形成“好习惯”,厨余垃圾减量明显,其他垃圾资源化程度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沿街商铺垃圾应收尽收的全覆盖,为街道治理下的市容市貌提升和市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9问

垃圾分类说到底是人的意识的转变,殿前街道是怎样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垃圾分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自2017年垃圾分类全面铺开以来,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之下,在社区、小区党支部积极倡导和推动下,殿前街道通过凝聚垃圾分类的共治力量,培育了一支专属的垃圾分类专业团队——“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创立了“以人治人、以人感人”垃圾分类推行方向。

  “绿翔妈妈”跟随专职管理员、督导员一起入户宣传,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自创“环保打击乐”、小品、“三句半”等特色垃圾分类小节目;定期指导居民利用可回收物进行手工制作、厨余垃圾堆肥、果皮制作酵素等资源回收再利用;开展“洁净家园”活动等,用热情和智慧为垃圾分类普及注入一股“绿色”动力,小区实现了垃圾分类入户率100%、居民知晓率100%、垃圾分类参与率100%、厨余垃圾准确率达98%以上、其他垃圾准确率达95%以上;厨余垃圾产生量由3吨减至1.5吨左右,其他垃圾由5吨减少至2.5吨,实现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

10问

殿前街道垃圾分类多次在市、区垃圾分类评比中名列前茅,未来还会有哪些动作?

  规则越具体,越便于执行;责任越清晰,越便于监督。垃圾分类,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小事”不小,“小事”也是城市治理的关键,才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而创造健康整洁的生活环境。

  为此,殿前街道将根据相关规定奖惩结合,积极与辖内国有企业沟通协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提高小区物业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性,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管理责任人职责,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全街道深入开展。

  同时,街道还将根据转运线路建立“殿前街道垃圾转运联络群”,持续完善“一车一码一微信群”的工作机制,由环卫所负责人、各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以及环能公司转运负责人直接监督,各社区根据转运单位提供的转运时间表配合做好转运工作,针对实际转运时间与转运表不一致的情况,及时群内沟通联系;转运单位也可在群内公布转运点配合情况及分类情况,使转运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传达,有效提高垃圾转运工作。

  如今,垃圾分类的热情已涌动在殿前街道的街头巷尾,垃圾分类的习惯已在殿前街道蔚然成风,垃圾分类的理念已是街道内最受欢迎的新时尚,人民群众在垃圾分类的推动下,感受到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文明的殿前街道,“殿前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学习和复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超亿元!湖里区出台18条措施助企“开门稳”!

坚定信心 鼓舞斗志   戮力同心 攻坚克难   迅速行动 狠抓落实   湖里区出台18条举措   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稳”!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力促湖里区2023年一季度稳经济增长、稳劳动就业、稳市场消费等,根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在全面落实厦门市人力资源和...

福州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亮相

“没想到经过改造,在街头口袋公园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7日,一些市民在公园散步时感叹。大家说的正是福州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该公园近日已在鼓楼区五凤街道开园亮相。 垃圾分类宣传员在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开展宣传活动。 7日上午,记者走进这处位于北二环西路与铜盘路交叉口的小公园,美观大气的垃圾分类景观小品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

洁净家园 让湖里颜值“美厦”去

洁净是城市环境的基础,是民生幸福的里子,更是文明城市的底色。在厦门湖里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一幅幅徐徐展开的文明生活画卷,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明生活空间,“洁净”都是永恒的底色和亮色。 2022年6月以来,围绕新标准、新形势、新要求,湖里区锚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找准着力点、突破点,以“席地而坐”为标准常态化开展“洁净家园 扮靓家园”文明实践...

福州市垃圾分类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在鼓楼区军门社区,垃圾桶安装芯片(画框处),通过在墙上的读取器(画框处)“打卡”进出垃圾屋。 福州城区自2019年5月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福州市人大同年8月30日通过《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于2020年元旦起施行,让福州垃圾分类管理有法可依。近年来,市城管委通过持续开展“飞行检查”“千名城管干部进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等,不断巩固提升垃圾...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用 日分拣量可达50吨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近日正式投用。这是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项目,每日可分拣低值可回收物50吨。 低值可回收物,是指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成本大、经济附加值低的可回收物,例如,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等。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设有上料区、智能分选区、打包区等。相较于传统以人工分拣为主的可回收物分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