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倒回到小学,你会怎样度过这六年?当把镜头转向小学,我们发现孩子们所理解的阅读,和我们截然不同。当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提前准备好的稿子,“程式化”地用“朗诵腔”发出每一个字句的声响,生怕突然冒出个语文老师,一下子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不得不懊恼地重来。这是我们在采访这一集三位小朋友时最深的感触,而为了让他们把对湖里最真诚的“阅见”全部坦露,主持人把他们提前准备的稿子全部收了起来,采取了一种“谈心式”的访谈,而这一谈,孩子们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2021年,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评选中,厦门市天安小学以其传承项目“吟诵”光荣入选!而张芸菲就来自这所学校。从小爷爷就喜欢带她去看柳树吟诵与“柳”相关的诗篇,于是芸菲早已对“诗词”不陌生,采访全程时不时都能来一两首。
爷爷教导她可以透过每一首古诗词,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在遣词造句的韵律美中,把生活过成抑扬顿挫的诗歌。而芸菲也在家校齐下的影响下,除了爱上了“吟诵”,也爱上了李清照,爱上了诗词之美。她说,虽然目前还无法很好地去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于她来说,诗歌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好像再也分不开了。
蔡塘学校的刘梓煊是“理性派”的天马行空,他既尊重法律、推崇权威,又笃定自我、充满想象。他喜欢阅读,博览群书,我们问他,你的脑海中是一座图书馆吗?他谦虚地说,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书架,上面什么书都有。
对于梓煊父母不限制孩子想象力、鼓励多元化阅读的做法,我们很是赞同,这一点也在湖里的义务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的偶像是罗翔,他说想和偶像在中国政法大学见而不是法庭上见;他希望湖里大家庭越来越文明、环境越来越好,他说他爱湖里,想为这个城区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说我从不刻意去要求自己要怎么成长,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长大。我们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闪烁着。他会在离开父母的第一时间让自己咀嚼孤独,他会在公车上见义勇为让小偷绳之于法,他会在父母给予意见后问问内心是否真正想要,再去逐步开始每一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