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有注册志愿者近10万名,志愿服务团体949个
■小志愿者也有大能量。
周末的早晨,不到7点,志愿者蒋国庆、张万华、吴建阳、刘碧莹等已经在东渡路87号一带开展文明交通督导了。附近有大型商业体、学校,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大。有位老人拉着买菜拖车过马路时,不慎滑倒,张万华等人见状,忙上前将老人扶到安全岛休息。见无大碍,便扶着老人,帮她拉着拖车,将她安全护送回家。
近年来,湖里区志愿服务之风盛行,文明之花处处盛开。据不完全统计,湖里全区有注册志愿者近10万名,注册志愿服务团体949个,打造了诸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还有新的志愿服务队伍源源不断涌现。
老兵志愿者
亲人式服务让游客感受城市美好
每逢周末、节日,蒋国庆、郭伟明、张万华、吴建阳、刘碧莹等老兵志愿者都会到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服务八方来客,引导秩序,提醒游人戴好口罩,为游人免费提供口罩,告诉他们哪里可以打印临时身份证……
宁夏来的马姓游客,把钱包弄丢后正愁着不知去哪里找,听到了服务台的招领广播,赶至服务台,得知是老兵志愿者捡到的,游客不停地道谢。对于志愿服务,蒋国庆说:“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到一个地方旅行,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熟悉,这时有人能把我们当作亲人一样服务该多好!”他觉得,老兵的志愿服务,就是要让游客感觉到厦门城市的美好。
另一位老兵志愿者郭伟明,原本跟朋友约好了一起去龙岩,得知志愿服务安排了自己的班,马上更改行程,从家里直接赶到邮轮中心。由于双腿的半月板损伤比较厉害,无法久站,郭伟明就在志愿服务驿站为游人发放口罩。平时郭伟明会到北京跟孩子小住,但只要一回厦门,他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我回来了,可以安排(志愿服务)了。”
■老兵志愿者服务游客。 刘东华 摄
居民志愿者
文明之光闪烁在街巷和小区
走在湖里的大街小巷,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未必头戴红帽子,也不一定身穿红马甲,但他们也是志愿者,用自己的每个微笑、每次弯腰、每声劝导,传递着文明湖里的景致,无处不在。
作为台胞助理,毛维林积极参与洁净家园活动,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热心党员一起活跃在小区和大街小巷,打扫垃圾、维持秩序。他还积极动员台胞们一起参与小区的文明提升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周边的人,让更多人站出来为扮靓家园出一份力。
“他十分热心,搬来湖里区鹭槟大厦的这两三年里,我们有什么困难找他,他都会尽力协助解决。”几年来,毛维林和鹭槟大厦的邻居们都很熟了,遇到什么事,大家都喜欢找他。有一回,大厦的三部电梯坏了两部,1200多号人挤一部电梯上下。这时候,毛维林主动到电梯口当志愿者,连续4天坚守在电梯口维序,“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很开心”。
76岁的湖里区居民陈亚义已有近20年的志愿服务史。他居住的小区是无物业管理小区,十多年来,陈亚义主动承担起小区的义务管理员——楼道灯不亮了,他及时更换(经常自己掏钱);下水道堵了,自己动手,不怕脏臭;树枝挡路了,及时修剪,经常一身汗,只是为了广大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居民志愿者,不论是无物业的老旧小区,还是游人云集的景区,都闪烁着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