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厦门湖里:绣花功夫 装扮城市高颜值

湖里区城市管理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泓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钟宅西二路上执法队员例行巡查


▲整治后的后浦社整齐有序

  台海网10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元华 庄英虹)时光更迭,岁月如斯。一直以来,湖里区城市管理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标一流,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市容市貌不断蝶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升级,“两违”存量不断下降,干部作风不断扎实,湖里区城市管理局正用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的城市管理,为群众带来成色更深的幸福生活。 

1精雕细琢街区

市容面貌提档升级

  行走在钟宅西二路上,沿街店铺整洁美观的门面、纤尘不染的橱窗,干净整洁的步道,有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市容市貌的“高标准”,成为了这里的“新时尚”,不仅让人眼前一新,更是让市民游客逛街体验感倍增。

  文明有序高颜值的背后,离不开湖里城管疏堵结合、精琢细管的一系列做法。湖里城管坚持“721”工作法,让执法人员由“纯粹的执法者”多了“服务者”的身份,使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更受认可——针对街区“门前三包”不规范、占道经营等问题,通过适当、合理、合法地减少处罚量,增加执法相对人的认同感、参与感,并探索推开适当跨店经营,划设跨店经营管理线,提升商家落实“门前三包”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针对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停放不规范等情况,在人群聚集区设置集中充电桩,为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增设湖里区特有的带标识和停放文字的停车位,引导市民群众规范有序停车。

  一系列做法,打造出钟宅西二路的“高颜值”,这也是多年来湖里区精细化雕琢城区、街区,以点带面提升城区管理品质,推动城区面貌提档升级的缩影。

  祥店爱心诚信文明一条街上整洁有序的市容,被誉为“殿前中山路”的长虹路步行街的华丽蜕变,全区约500个早餐点规范点位划设、农贸市场整治……一处处更优、更精、更智能的街区,折射出的是城管部门长期以来“城管为民、城管惠民”的恒心和决心,更是满足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还晴朗“天际线”

让群众感受“小幸福”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在时代的推进中,“城中村”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里房租便宜、生活便利、“烟火气”足,是不少在这座城市打拼人的家。

  然而,城中村也存在着不少“顽疾”,蜘蛛网般的空中缆线、沿街商家占道经营、违章搭设的铁皮顶棚、随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等,这些都是高颜值城区中多年积存的“顽症”,是提升城区品质、优化百姓居住生活环境过程中不可绕过的现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让这个家更温馨?后浦社,正是通过整体提升改造,实现了市容市貌的蜕变。

  往上方看,是晴朗的天空——原先密布如“蜘蛛网”般的空中缆线整治后实现“入地”,“遮天蔽日”的各店家铁皮顶棚拆除后规整如一;往两侧看,是规整的店家——“一店多招”现象不复存在,两侧店家守规经营不再占道;往墙上看,乱张贴的广告被清除干净,墙角堆砌的杂物被清理一空。

  强有力的整治,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整治过程中,湖里城管执法队员主动对接社区,进村入户向房东宣传法规政策,讲清违规改造、老旧雨披、历史违建等的危害,积极做通业主思想工作。同时,根据违建业主实际情况,主动帮助他们协调解决搬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让群众感受到执法过程中的温暖。

  治顽疾,要下猛药,更要重调理。在经过初步的改造后,后浦社的智慧社区建设、小区化管理等一系列“调理举措”,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不仅如此,在全区的“城中村”,湖里区城市管理局多年来持续以“微改造”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对薄弱环节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整治,助力城市治理的“大蓝图”与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实现同频共振。

3天上看地上巡 高压治“两违”不放松

“新增‘两违’‘零形成’,历史两违数量逐年减少”,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背后凝聚了湖里城管多年来持续高压治违的心血。

  在湖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多年来湖里区城市管理局按照“露头就打、出土就拆、控新拆旧”的方法,以零容忍的态度、零距离的监管,持续保持治违高压态势。2018年以来,湖里区共拆除新增“两违”4441起,拆除面积36.56万平方米,连续多年保持新增“两违”“零形成”。

  从空中到地面,从征拆工地到居民小区,一张遏制“两违”的大网已徐徐展开。这些年来,湖里城市管理局不断加强“两违”巡查管控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征地拆迁范围村庄以及违建高发区域巡查,坚持严管严控,通过“天上看”“地上巡”“进小区”等手段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拆除,在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消化历史存量。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区是厦门市首个通过卫星影像监测地表变化监测“两违”行为的区,通过购买第三方卫拍服务,每月提供一次图斑对比数据,包含变化图斑的信息明细表、导航位置点、现状照片、实地面积测量数据等多项内容,开展对已征用地块的监测,提前对各类图斑进行早制止、早处置。

  与此同时,湖里区在全省首创以小区为单元的小区城管模式,城管执法队员率协查员全部进驻小区,组建由城管执法队员、社区挂钩小区工作人员、小区党支部支委成员、城管协查员、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小区志愿者等组成的小区城市管理综合队伍,让“两违”治理的抓手直抵千家万户,助力实现“违建零形成”等目标。

4助力精准防控

城管人奋勇守“疫”线

  在一辆移动指挥车上,两位城管执法队员紧盯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监控镜头,时不时点选其中的重要镜头放大仔细观看。

  这是湖里区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一幕,湖里城管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在重点区域的关键位置架设监控设备,并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将小区内外监控信号接入移动指挥车,随时了解掌握小区的封控情况,监控内容也都有储存,便于及时核查。

  在移动指挥车及监控网的协助下,执法队员不用频繁进出小区,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可以腾出更多的人手支援更需要的地方。从“兴师动众”到“精准防控”,落实“人防+技防”,湖里区城市管理局的移动指挥车,无疑让疫情防控更科学、更人性、更高效。

  坚持防疫,守住底线。面对近年来的疫情,湖里区城市管理局以守护人民生命为首要,深入开展“党员‘双报到’、服务‘防疫’第一线”、“党旗在一线飘扬”等活动,成立党员突击队助力街道、社区防疫。

  近三年来,先后选派干部职工502人次,进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枋湖客运站、酒店分流中心,为全区选派支援防疫一线人数最多的单位。在这过程中,更是先后涌现出了高杨、丁颖、林雅剑等一批先进典型,书写了新时代城管人的奋进篇章。

相关新闻
湖里区江头街道:潮涌十年 筑牢百姓幸福梦

▲江头公园一隅 ◆小区居民齐力共建美家园   台海网10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陈颖娴 通讯员 邹雅娟 文/图)街头飘扬的五星红旗、小区居民把国旗迎回家时那真挚的爱国热情、市民街头打卡时脸上洋溢着的微笑……不久前的国庆节期间,江头街道祥店爱心诚信文明一条街及周边小...

厦门市湖里区:初心如磐 谱写凤湖光辉十年

台海网10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通讯员 陈瑜瑾)一处处城区蜕变、一项项民生保障、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张张幸福笑脸,这是过去十年来,湖里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真实写照。   十年来,湖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风雨兼程造就了这座筑梦之城,...

厦门湖里:用“绣花功夫”实现基层治理

社区生活的和睦美好,依靠的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湖里区着力构建“大城管”格局,打通不同部门间的脉络,用“绣花功夫”坚持精细化管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湖里样本”。 这天下午,湖里街道康乐社区的网格员林玉秀,正在社区进行日常巡查。巡查中,她发现沿路的一处止车石出现破损,需要市政部门解决。她拿起网格通工作手机拍照,...

厦门湖里40个老旧小区明年改造

台海网10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金龙)昨日,导报记者从厦门市建设局、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近日,湖里区湖里街道、禾山街道共有4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进行报建,拟于2023年6月开工,2023年11月建成。   根据厦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湖里街道报建的3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953400平方米,用地面积953400平方米, 包括南...

手机远程监督AI抓拍巡查 厦门湖里区农贸市场装上“智慧眼”

台海网10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琼英)近日,湖里区实现全区14个农贸市场安装智慧监管系统(安兜市场正在改造提升)全覆盖,将数字化、科技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运用于“烟火气”浓厚的农贸市场。   现在,监管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或直播大屏实现远程监督,一键直通市场负责人。借助“五定防伪”技术,督促市场管理方落实禁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