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许玮娉/文 常海军/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殿前街道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纵深发展,积极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总目标,在城市建设的大考中交出靓丽答卷。
金秋时节,不论是街道内商业铺面,还是辖区中的背街小巷,树绿花红、暗香浮动,殿前垃圾分类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成为凝聚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力量。
锚定目标
形成高效工作机制
作为厦门岛的门户,殿前街道大胆创新,连续多年在市、区各级垃圾分类考评中名列前茅。
目前,殿前街道辖区共设垃圾分类投放点321个,共投建垃圾屋、垃圾亭52座,共有垃圾分类督导员382人,专职管理员44人,骨干志愿者110人。辖区共有52个垃圾分类考评点(其中包含45个生活小区、2个城中村社区的7个考评点),所有生活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沿街店面均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覆盖率100%,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
骄人的成绩是街道锚定目标不放松,科学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结果。据悉,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以来,殿前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市容环卫的领导为副组长,街道机关各办、各社区为成员的殿前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街道、社区主要负责人带头,“一把手”上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分级推进格局。
同时,殿前街道还不断推行科学实施方案,完善网格管理责任,将街道划分为4个片区,形成从环卫所所长到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员,再到街编协查员、社区垃圾分类专职管理员、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六级指导员队伍管理体系,精准推进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
大胆创新 探索多个厦门“首创”
城市的美景、市民的幸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殿前街道党工委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因地制宜,更加高效、更加精细推进垃圾分类的结果。
马垅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殿前街道根据城中村环境特点首创投建新型环保垃圾屋。新型环保垃圾屋采用标准垃圾桶盛装垃圾,确保整个投递、收集过程中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外流。环保屋还自配消毒、灭蚊灭蝇功能,配套自动通风、清洗保洁和污水排放系统,实现运装垃圾半自动,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还美化了社区环境。
目前,街道已在辖区内建成垃圾环保屋(亭)52座,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层次和水平。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是殿前街道垃圾分类中最突出的特点。
2019年4月,街道指导长乐社区首创开展“零厨余”垃圾减量试点,餐前垃圾做成酵素、手工皂奖励居民,餐后厨余垃圾发酵成天然有机肥再返回用于小区绿化,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从最初的22%和30%均提高到“双百”,厨余垃圾减量达50%,真正实现了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不仅如此,殿前街道还大胆借力数字科技,针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盲点和痛点,在兴园社区首创采用垃圾分类监管新方式,引入以“人脸识别”为节点的智能监控系统,对垃圾分类非督导时间的监管做了补充;在“脏乱差”的盐业宿舍小区,首创“家用型厨余桶”,减少使用垃圾袋,还让干湿分离一步到位。
全面覆盖 形成垃圾分类多元化模式
近年来,殿前街道不断深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持续聚焦提升效能,通过精细管理、匠心营造,让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文明的抓手,市容环境在润物无声中精彩蝶变。
高殿社区是厦门市最大的“村改居”,建筑密度大、背街小巷多、道路狭窄且高低不平,垃圾转运问题曾备受困扰。殿前街道通过智慧化、精细化的管理,针对社区特性,联系转运车厂家现场量尺寸,将道路转弯、突出阳台、宽窄坡度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定制了多种型号垃圾转运车,节省人力搬运成本的同时,实现“村改居”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不落地。
在居民构成复杂、社区规模大、卫生管理难度高的嘉福花园,殿前街道直面治理难点,取消传统垃圾投放点,探索出人车直接对接、定时定点收运垃圾的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
不仅如此,自2017年起,殿前街道就积极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收运新模式,因地制宜配置“身形小巧”的专用转运车辆,通过“定时定点,人车对接”的方式全程管控,曾经的垃圾分类难点变成了亮点,商户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准确率大大提高,厨余垃圾减量明显,其他垃圾资源化程度大幅提升,为市容市貌提升和市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坚守初心
全面统筹发挥志愿力量
如今,如诗如画的厦门,到处洋溢着温馨和谐,新时代的宏图伟业在这座活力之城上徐徐展开。殿前街道党工委坚守初心,全面统筹,依托垃圾分类,为城市文明插上翅膀。
据了解,自2017年垃圾分类全面铺开以来,殿前街道便拥有一支专属的垃圾分类专业团队——“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她们跟随专职管理员、督导员一起入户宣传,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定期指导居民利用可回收物进行手工制作、厨余垃圾堆肥、果皮制作酵素等资源回收再利用;开展“洁净家园”活动等等,用热情和智慧为垃圾分类普及注入一股“绿色”动力。
与此同时,街道还根据转运线路建立“殿前街道垃圾转运联络群”,持续完善“一车一码一微信群”,调动环卫所负责人、各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以及驿鸿公司转运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加强群内沟通联系,使转运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传达,有效提高垃圾转运工作效率。
如今,疫情防控已是常态化,殿前街道环卫所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成立封管区环境整治组,靠前指导社区搭盖设置涉疫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存放点,并严格落实垃圾“专人、专车、专运”,做到涉疫垃圾日产日清,有效阻断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