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双创”工作再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自2017年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先后四次获此殊荣。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报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成效明显。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牢牢把握新时期国家赋予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的使命和定位,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4位,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排名第10名;在福建省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连续六年居首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级。火炬高新区通过梯度培育、精准施策,既让“大象起舞”,也造“蚂蚁雄兵”。目前,高新区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3家(占全市44.38%)、瞪羚企业超百家。同时,高新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并大力培育和引进高能级研发机构、创新赋能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源。2021年,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13.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各新增1家。
优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打造“双创”升级版。在火炬高新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各类特色孵化载体百花齐放,它们或专注某个技术细分领域,或主打“金砖”“两岸”特色。目前,我市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5家在火炬高新区;高新区拥有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13家;拥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1家,省级众创空间33家,市级众创空间67家。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做优创新创业生态。今年,火炬高新区对政策再加码、再升级,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融结合、引才育才等六大维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并简化政策兑现流程,提升企业服务效率。高新区还发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作用,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2021年,高新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166件,占全市57.3%。此外,“火炬创新券”通过对企业进行科技服务费补助,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目前共有170家服务机构提供721个服务事项,涵盖知识产权、金融、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等七大方面。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