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张谢池 /文 采访对象供图)在海沧,有这样一位“80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看到她,都会高兴地围上去,抱住她。外来娃们喜欢叫她“陈老师”,有的时候,还会叫她“妈妈”。
她是陈鸣宇,全国三八红旗手、海沧区政协委员。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心与坚持,为厦门的“新型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孤独的外来娃触动她内心
2014年,在厦门打工的一对外来工夫妻被土方车撞倒丧命,肚子里的婴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时,正在这块土地上创办家政公司的陈鸣宇获悉这一消息,立即派了10个月嫂去帮助“奇迹宝宝”,还发动很多人为宝宝众筹、送物资。
2015年,父母都在厦门务工的小女孩“小白铃”,在贵州老家因为哥哥玩火不慎,全身多处特重度烧伤感染,多处部位坏死。因巨额的费用无力继续治疗,父母带她来到厦门。陈鸣宇得知后,又组织义卖活动、发起倡议书四处联络爱心人士,帮助“小白铃”筹集医疗救助善款100万元。“小白铃”及时接受了手术。
接连两个外来娃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陈鸣宇。海沧区新阳工业区是厦门发展较早的台商重点投资区,也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片区,小小的一块土地上,汇聚了2000多家企业,外来务工者多达十几万人。“在海沧,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打工,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他们只能独自待在出租房,或独自在街巷里玩耍,成了新型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陪伴,是全社会应该关注并解决的重要问题。”陈鸣宇说,她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于是,陈鸣宇自费办起了普惠园午托班,照护新型留守儿童,解决他们无人看管的问题,首批就惠及了300个孩子。
但她很快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能发动更多的人、汇聚更多的资源,大家一起做公益,劲往一处使,就有无穷的力量。
2018年5月,在海沧区团委和新阳街道的关心指导下,“青春同行 益童成长”关爱新型留守儿童项目诞生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陈鸣宇集结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大学生结对帮扶,先后成立凤鸣、海韵、悦成长等三个话剧社,以新阳小学、凤山小学、海沧中心小学为示范点辐射周边地区,同时培养各类志愿者近400名,聘请专业老师授课,累计共开展各类关爱活动468场,累计服务17780多名新型留守儿童,惠及新阳、东孚、海沧三个街道。
她还带着外来娃们参与东西协作山海夏令营、两岸同心夏令营、助力“益企留厦”等系列活动,把外来娃自己的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热烈地绽放。
孩子们有多喜欢她?有一次,她带着外来娃们去电影院看《寻梦环游记》,还带他们去吃麦当劳。一个叫李爽爽的孩子动情地说:“我从来没有进过电影院,从来没有看过动画片,我的第一次是你带我去的。”
这位“送暖妈妈”,不仅给予了外来娃最需要的爱与陪伴,更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帮助他们蜕变与成长。陈鸣宇说,今年是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条路她还要继续走下去,希望她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共同帮助孩子们“益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