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5日讯(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杨心亮 黄静怡 夏海滨 文/图)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乡村振兴亮点频出,经济发展喜报连连,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实现由“一招鲜”到“过得硬”的转变……昨天下午,同安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从“同安康”“同安美”“同安富”“同安强”“同安红”五个方面,介绍做法,总结经验,亮出成绩,努力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奋力谱写富美新同安发展超越崭新篇章。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同防疫同安康
近日,“同安康”疫情防控三级联防示范创建竞赛行政组决赛在同安影剧院举行,来自政府系统的6支队伍脱颖而出,在决赛现场比拼知识储备,同台竞技迸发激烈火花。同时,同安区防疫“神器”“同安康”App正式发布,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市民只要下载这个App,即可知晓疫情全景。这些切实的举措,是同安区多措并举推进“一同安康”“双防双控”“三级联防”“十个率先”“百家示范”,持续巩固提升全区疫情防控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缩影。
同安区防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做好“外防输入”,是目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同安区对上级网格通、防疫通等大数据系统下发的重点人员核查任务实现日推日清,每个镇街安排专人对接落实核查管控,防控办指定专人后台跟踪,确保任何一个对象都不放过,任何一个措施均不超时。率先研发了“同安康”入同人员自主申报系统、“同安康”防疫政策智慧查询小程序等,有效减轻基层工作人员排查难度较大问题。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网格员、保安等防疫专员队伍作用,一发现疫区入同人员及时上报社区、镇街。全区上下一起努力,同安不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同防疫、同安康。
抓项目强支撑 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
2022年,“项目落实”是同安全区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同安区早早统筹谋划,全年共梳理项目813个,总投资24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同安区策划生成30个项目列入市重大前期项目储备库,华彬功能性饮料生产基地等14个项目列入全市一季度集中计划开工项目,总投资40.98亿元。抓项目,强支撑,夯实同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今年以来,同安以“项目落实年”为抓手,加快形成项目滚动态势,有效催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发挥项目在促投资、稳增长、强后劲中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省市重点项目等项目工作季度考评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一季度经济运行稳步开局。
同安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事”,各级各部门努力当好“金牌店小二”,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一季度,招商签约项目18个,当年项目落地率19%,全市第一;新增签约项目投资额194.3亿元,全市第一;同安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合同项目落地率、合同项目投资额、投资完成率、累计完成投资额、省级重大项目签约数及开工率等均位列全市前列。同安区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项目引领作用。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等项目进一步落地同翔高新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条更加丰富,产业功能更加完善。其中,宁德时代B项目主体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项目主要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线,投资总额13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32亿元,年纳税9亿元。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投资建设8条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线,项目投资总额39.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5.8亿元,年纳税1.2亿元。
民富区美有担当 营造发展超越良好氛围
实现“同安富”目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同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成立了区、镇两级农村集体发展用地工作组,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领导亲自抓,责任到人,挂图作战,紧盯关键环节,推动项目快速推进。大力探索“跨村联带”“订单式开发”“合作社三统一”等多元化集体发展用地开发建设方式,进一步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新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同安区夯实粮食根基,提升现代农业,扎实党建引领,落实惠农政策,推动农污治理,探索低碳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奋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样板区。
今年1月,同安区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常态化工作指挥部。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下设“一办三组”,建立“扁平化一体化运行、平战结合快速反应、常态化差异化考核、组织队伍经费保障、问责问效奖惩激励”等五项工作机制。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让“同安美”无处不在。“基层组织建设年”行动是今年同安组织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同安区组织部邀请区级退休老领导和退休组工干部,为同安区基层组织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压实主体责任,建立“一月一研判”“党建工作责任区”等制度,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销号式验收,组织人员逐村分析研究,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任务落细,实现“同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