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颖娴 林泓 通讯员 叶颖 文/图)他们没有彪炳千古的丰功伟业,却用婆婆妈妈的邻里小事筑起了邻里口碑;他们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剧情,却饱含着湖里这城独有的邻里情怀;他们把邻里当家人,视难事为己任,用最平凡的身躯,汇聚起小区里最蓬勃的自治之力,书写着一篇篇基层的最美故事。
他们,就是湖里区小区治理的“最美小区人”。林雅蔚、王小兵、麻章新、杨再发、洪秀珍、张方义、任新江、邵公明、柯晓珊、崔建明、郭灯亮、张明宁,一个个名字,将在湖里这片热土上流芳,更将激励着我们,在“近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光明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
站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12月23日起我们开设“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湖里区‘最美小区人’风采录“专栏,深入挖掘湖里区“最美小区人”的动人故事,弘扬榜样,见贤思齐,谱写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社会治理新辉煌。
公益阅读会 书香滋养成长路
柯晓珊 禾山街道岭下社区金福缘新城小区教师
娓娓动听的读书声,是她心中最动人的旋律;遨游书海的稚童们,是她眼中最美妙的画卷。她用业余时间创办小阶梯阅读会,带领孩子从书中领略世界的美好,她用真心真情陪伴稚童阅读,用书香滋养幼苗成长的道路。
她在返迁居民的新家园中布下了阅读的种子,用文化润色着社区的颜值,更让阅读成为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读书分享 搭建家园阅读平台
金福缘新城是建成才满十年的新小区,不过居民们都是“老村民”了——现有的6000多位居民,多是早期征迁安置的墩上和岭下两个旧村的村民。从“村民”变“居民”,生活方式的突然转变,许多人一时都难以适应“洗脚上楼”的变化,包括小区内的孩子们。
小区治理不仅要有硬件优化,更要有精神文化生活的“软件提升”。居民素质如何提高?在小区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热心的柯晓珊总想着利用自己语文教师的特长,通过社区的静读书苑为孩子们、家长们做些什么。
场馆藏书两万余册,阅读区宽敞明亮,何不组织一个阅读会呢?让居民们在良好的书香氛围中一起读书、交流,不失为丰富大家文化活动的好办法。
然而,摆在柯晓珊面前的还有一道难题,作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堪重负,怎么可能还能再做公益阅读会呢?柯老师直言:“说实话,我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我舍得花时间、挤时间来备课、做课件,坚持利用周末时间组织阅读会。因为我明白阅读是每个人都必须修炼的本领,阅读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变化和进步。”
因材施教 掀起居民阅读热潮
说干就干,在馆长的帮助下,阅读会很快布置了起来,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齐全。哪家哪户的孩子想要报名,就由家委帮忙登记,按照批次轮流参加。
每个报名参加阅读会的孩子情况不一,该分享哪些书呢?教育经验丰富的柯老师自有一套系统的安排——针对亲子一起前来的,她便组织开展亲子国学班,带领孩子们诵读《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带动亲子阅读;针对较小的孩子们,她通过表演、创编等形式读《小猪变形记》《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不拖拉》,在互动中认识不同的道理与知识。
每个周末阅读会的时间,便成了孩子们、亲子间难得的阅读时光,静读书苑总是坐得满满当当,一群家长们也成为了柯老师亲子阅读会的“铁粉”。
授人以渔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柯晓珊看来,阅读会仅是丰富社区阅读氛围的一个形式,小区的阅读风气甚至包括精神文明,还需要居民们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与思考能力。
结合平日学校推荐的优秀书籍,柯晓珊组建起阅读团队,教给孩子们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思维导图、情节图、仿写续编等;同时,她还教孩子们如何通过思考、讨论、表演等形式,合作完成共读书单,用美好的阅读“喂养”成长的孩子们。
如今,在金福缘新城小区,柯老师的阅读会深受社区居民们追捧。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彻底了改变生活方式,他们离开了热闹的麻将桌、放下手机,用阅读的生活方式适应“新身份”,丰富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