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岛发展天地宽
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
从2.5平方公里的土地
拓展到全岛、全市
跨岛发展战略
以一种具体而直观的方式
呈现在厦门的版图上
一座座日新月异的岛外新城
更是“特区速度”最生动的注脚
9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集美区,近20家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实地探访集美新城,用笔和镜头记录特区40年的“跨岛巨变”。
“白纸”上崛起现代新城
优质“土壤”吸引台商扎根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岛外第一高楼,总高262米,眼前的楼群是集美新城核心区公建,包括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等。”
“从这个方向看过去,是被喻为‘厦门硅谷’的软件园三期。”
采访团在集美新城体验馆采访集美新城建设
大型采访活动来到位于诚毅国际商务中心43层的集美新城体验馆,记者们在“云上”俯瞰集美新城全景,感受厦门跨岛发展的“高度与速度”。
十年间,杏林湾畔从一张白纸到如今高楼林立,软件园三期也从“农田滩涂”变身为创新创业沃土——透过体验馆的全景玻璃,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手段,集美新城的“前世今生”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在大家面前,集美新城“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积聚成城”的城长速度让记者们惊叹不已。
在位于集美新城安仁产业园的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的服务器生产车间,神州数码鲲鹏事业部生产基地运营部总经理林观洪讲述了企业“花了3个多月就完成选址、建设到投产”的故事,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和采访热情。
“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基于华为鲲鹏芯片的服务器和PC,是神州数码首个基于鲲鹏芯片的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在市区两级的支持保障下,项目在去年1月下旬完成选址,5月就正式投产,非常快。基地目前年产能为10万台服务器、40万台主机PC,这些产品从厦门销往全国,为互联网、金融、交通等各个行业企业提供后台运算支持。”
林观洪介绍。
跨岛发展战略为企业投资厦门、扎根特区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神州鲲泰选择集美,看中的正是这里良好的创业生态。
“集美有密集的高校人才资源,随着软件园三期的建设投用,我们看到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在不断壮大,在这里可以就近与软件、数字经济企业互动交流,加速鲲鹏产业在厦门发展。”
林观洪说。